人工智能芯片(人工智能芯片龙头股)
《投资者网》宁斌编辑nbsp; 吴悦去年以来,全球持续缺芯的现象未从根本上好转,因此半导体产品价格水涨船高,产业链的产能仍在不断扩张。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体现在公司业绩上,随着上市公司陆续公布2021年业绩,国内半导体上市企业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中信行业半导体板块105家半导体公司,有96家披露了2021年年度报告,其中93家公司均实现业绩增长,仅有3家出现业绩下滑。据Wind统计,已发布年报的96家公司,营业收入总额为5032.2亿元,同比增长60.33%;净利润总额为559.28亿元,同比增长86.41%,整体表现亮眼。根据半导体行业特性和细分领域分布公司,本文将从IC设计、半导体设备、分立器件、晶圆代工制造、半导体材料、IC封测、电子元器件、分销商等细分领域,汇总主要业绩指标,选取部分企业,分析综述其业绩表现。IC设计厂商市值占比过半从市值来看,截止4月27日A股半导体产业链总市值约为3.18万亿,其中IC设计厂商占据绝对的大头,数字芯片和模拟芯片设计厂商市值之和占比近半。图表1:A股半导体产业链细分领域市值占比(来源:Wind数据整理)IC设计细分为数字芯片设计厂和模拟芯片两类厂商,其中数字芯片设计领域呈现冰火两重天的状况。在IC设计厂商中,市值过千亿的分别是韦尔股份(603501.SH)和紫光国微(002049.SZ),韦尔股份主营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近两年市值翻倍;紫光国微主营为特种行业集成电路、存储器芯片和FPGA,二者主要为Fabless(无工厂芯片供应商)模式。图表2:数字芯片设计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来源:Wind、最新市值数据截止2022.04.27)行业领头羊韦尔股份,凭借着全球排名前三的CMOS图像传感器龙头豪威科技的强劲增长,市值达到了1277亿,2021年净利润45.45亿元,同比增长79.91%,近期TDDI(触控与显示)新产品的推出将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备受关注的国内人工智能芯片龙头寒武纪(688256.SH),净利润为-8.29亿元继续亏损,亏损幅度较2020年有所扩大,2021年研发费用为12.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6.09%,一边是巨额的研发投入,一边是不断扩大的亏损,说明国内的人工智能应用尚未找到足够成熟的模式。安路科技(688107.SH)是国内较早开始的FPGA芯片企业,2021年营收6.79亿元,同比增长141.44%,净利润为-3412万元,仍处于亏损状态。另外在模拟芯片设计领域,综合券商行业分析师的研报观点,2021年行业大部分厂商接到的订单比较饱满,产品不断放量,整体产能利用率较高,因此业绩明显好于去年同期。图表3:模拟芯片设计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来源:Wind、最新市值数据截止2022.04.27)卓胜微(300782.SZ)目前市值595亿元居行业首位,净利润为21.39亿元翻倍增长,是国内射频前端芯片龙头企业,受益于5G通信技术发展催生的射频前端产品市场增量需求,在客户端快速上量并持续渗透。圣邦股份(300661.SZ)2021年营收22.38亿元同比增加87.07%,净利润6.99亿元同比增加142.21%,目前市值687.5亿;富满微(300671.SZ)近几年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2021年净利润为4.52亿元,同比大增388%。刚刚上市不久的蜂窝无线通信基带芯片厂商翱捷科技(688220.SH),净利润亏损5.89亿,连续三年亏损,对于翱捷科技这类科技、资金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额研发投入,保证技术的积累和产品的开发。半导体设备订单饱满由于先进制程需要更尖端昂贵的半导体设备,据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统计,2021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将超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44.7%。台积电预计2022年资本开支高达400亿-440亿美元,较2021年的3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0%,继续为全球半导体设备企业的增长提升天花板。过去5年,国内芯片产业上下游前所未有地趋向深度合作,叠加2021年全球零部件交付期拉长倒逼国产化,半导体制程设备,包括镀铜、离子注入、量测、CMP、PVD、ICP刻蚀、PECVD、涂胶显影、清洗的国产化率显著提升,行业景气度变高。国内代表性的半导体设备公司包括北方华创(002371.SZ)、中微公司(688012 .SH)、盛美上海(688082.SH)、芯源微(688037.SH)等。目前北方华创市值1270亿,净利润10.77亿,同比增长125%,是当之无愧的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老大。中微公司深耕芯片制造刻蚀领域,研制出了国内第一台电解质刻蚀机,2021年新签订单金额为41.3亿元,较2020年增加约19.6亿元,同比增加约90.5%;芯源微所在的涂胶显影设备和清洗设备细分行业,国产化率均较低(分别为7.94%和34.78%),国产替代空间和潜力巨大。图表4:半导体设备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来源:Wind、最新市值数据截止2022.04.27)盛美上海(688082.SH)2021年营收16.2亿元,同比增长60.88%,主要系新产品快速放量,其单片清洗设备的毛利率为46%,不仅比国内厂商至纯科技和芯源微高出22个百分点;也比拥有近四成市场份额的行业龙头ScreenHoldings(斯库林集团)高出22个百分点。高毛利率意味着有降价空间,对于想要扩大市场份额的盛美上海来说,占据了有利形势。分立器件公司产线拉满在分立器件领域,从各公司年报中呈现的是产品线扩张,产线满产的态势。图表5:分立器件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来源:Wind,最新市值数据截止2022.04.27)士兰微(600460.SH)是国内分立器件龙头,目前市值566亿,净利润为15.18亿增长21倍,2021年其产品持续在白电、通讯、工业、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门槛市场取得突破,控股子公司士兰集昕8寸线基本保持满产,实现全年盈利;控股子公司士兰明芯LED芯片生产线实现满产、高产,实现全年盈利。值得注意的是,士兰微持股的安路科技于2021年11月在科创板上市,公司享有的净资产份额按期末公允价值调整,导致净利润增加5.34亿元。晶圆代工新订单源源不断在晶圆代工领域,市场持续缺芯,新订单源源不断,增添了晶圆制造企业底气,产能提升和产能利用率满载是常态。图表6:晶圆代工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来源:Wind,最新市值数据截止2022.04.27)全球第五大、中国大陆第一大纯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688981.SH)总市值1650亿(A+H),A股市值747.7亿,2021年净利润107.33亿,同比增长147.75%。第一代14nmFinFET技术于19Q4进入量产,于2020年底完成第二代N+1的流片,面向5G/AI/IoT/汽车等领域,技术储备包括N+1、N+2等技术。虽然在2020下半年公司被计入美国实体清单,但中芯国际FinFET应用平台及面向客户众多,十几个NTO(新流片项目)开展顺利,技术水平处中国大陆领先地位。半导体材料量价齐涨而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各公司2021年年报披露则呈现的是产能释放、产品涨价的行业态势。图表7:半导体材料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来源:Wind,最新市值数据截止2022.04.27)国内半导体硅片龙头沪硅产业(688126.SH)成为市值最大的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24.67亿元,增长36%,净利润1.46亿元,增长101%,掌握了大尺寸硅片单晶生长、滚圆与切割、研磨、化学腐蚀、抛光、清洗等技术,客户包括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头部厂商。国内唯一在分立器件、半导体硅片双赛道做到顶尖的公司立昂微(605358.SH),净利润6.4亿,利润增速216.9%,盈利能力较强。之前较早布局且完成了6英寸、8英寸及12英寸硅片新产线建设,12英寸硅片经过前期的客户拓展和产品验证,技术能力已覆盖14nm以上技术节点逻辑电路,已大规模出货。IC封测格局稳定在IC封测领域,产业格局比较固定,以长电科技(600584.SH)、华天科技(002185.SZ)、通富微电(002156.SZ)为代表的企业,一直稳居行业前三位,其它企业则是跟随发展。全球芯片封测企业排名第三的长电科技,市值374.1亿,净利润30.8亿,同比增长136.2%。长电科技推出多维先进封装技术,该技术是一种面向Chiplet(小芯片)的极高密度、多扇出型封装高密度异构集成解决方案,涵盖2D、2.5D、3D集成技术,能够为客户提供从常规密度到极高密度,从极小尺寸到极大尺寸的一站式服务。图表8:半导体封测行业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来源:Wind,最新市值数据截止2022.04.27)被动元件订单持续增长被动元件领域,从目前已发布的上市公司2021年业绩看,大多数企业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实现超过50%的增长。钽电容、铝电解电容、电感在下游客户需求旺盛,相关公司订单持续增长。图表9:被动电子元器件行业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来源:Wind,最新市值数据截止2022.04.27)三环集团(300408.SZ)2021年净利润22.31亿,同比增长55%,受益于5G技术广泛普及应用、汽车电子及消费电子的需求增长,产品需求增长,促进了国产替代。片式电感器龙头企业顺络电子(002138.SZ)2021年营收45.77亿元,净利润7.8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根据年报,2021年公司与部分汽车头部客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高端车载产品已被海内外众多汽车电子和新能源车企批量采购。关于被动元件行业,民生证券电子研究员方竞认为:被动元件市场供不应求状况短期难以缓解,从整体来看,这一现象引发巨头调价,平均幅度在10%-20%之间,全球被动元件产值有望年增长一成多。同时,被动元件产能也将随之扩充,有可能进一步引发市场集中。电子元器件分销平台化发展电子元器件分销受缺芯影响,分销业务增长十分明显。图表10:电子元器件分销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wind)深圳华强(000062.SZ)加速分拆旗下子公司华强电子网集团,正在赴深圳证券交易所IPO的路上。作为最早探索数字化转型的分销商之一,为满足客户对供应链服务的多样化要求,深圳华强正向全流程、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产业互联网平台进军。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资本市场对具有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元器件分销商将更加青睐。力源信息(300184.SZ)处于本土元器件分销行业第一梯队,净利润3.2亿,同比增长118.44%,市值72亿。在工业及新能源、汽车、智能仪表、电力物联网、无线通信等市场收入取得了较大增长,且高毛利率的产品收入也有较大幅度增长。一年一度的年报季,堪称二级市场的一场年终大考,股价涨跌终究要面临业绩的考验。有赖于历史上罕见的超景气周期,2021年A股半导体公司整体上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接下来的2022年,值得期待。据方正证券首席研究员陈杭研究观点,半导体行业2022年预计景气度仍有望持续,但增速会低于2021年,半导体设备、材料、零部件是产品替代的新风口,2022年及未来三五年会经历陆续验证、产能落实过程,受益行业扩产同时份额快速提升,部分公司有望取得40%甚至50%以上增长。(思维财经出品)■《投资者网》宁斌编辑nbsp; 吴悦去年以来,全球持续缺芯的现象未从根本上好转,因此半导体产品价格水涨船高,产业链的产能仍在不断扩张。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体现在公司业绩上,随着上市公司陆续公布2021年业绩,国内半导体上市企业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中信行业半导体板块105家半导体公司,有96家披露了2021年年度报告,其中93家公司均实现业绩增长,仅有3家出现业绩下滑。据Wind统计,已发布年报的96家公司,营业收入总额为5032.2亿元,同比增长60.33%;净利润总额为559.28亿元,同比增长86.41%,整体表现亮眼。根据半导体行业特性和细分领域分布公司,本文将从IC设计、半导体设备、分立器件、晶圆代工制造、半导体材料、IC封测、电子元器件、分销商等细分领域,汇总主要业绩指标,选取部分企业,分析综述其业绩表现。IC设计厂商市值占比过半从市值来看,截止4月27日A股半导体产业链总市值约为3.18万亿,其中IC设计厂商占据绝对的大头,数字芯片和模拟芯片设计厂商市值之和占比近半。图表1:A股半导体产业链细分领域市值占比(来源:Wind数据整理)IC设计细分为数字芯片设计厂和模拟芯片两类厂商,其中数字芯片设计领域呈现冰火两重天的状况。在IC设计厂商中,市值过千亿的分别是韦尔股份(603501.SH)和紫光国微(002049.SZ),韦尔股份主营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近两年市值翻倍;紫光国微主营为特种行业集成电路、存储器芯片和FPGA,二者主要为Fabless(无工厂芯片供应商)模式。图表2:数字芯片设计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来源:Wind、最新市值数据截止2022.04.27)行业领头羊韦尔股份,凭借着全球排名前三的CMOS图像传感器龙头豪威科技的强劲增长,市值达到了1277亿,2021年净利润45.45亿元,同比增长79.91%,近期TDDI(触控与显示)新产品的推出将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备受关注的国内人工智能芯片龙头寒武纪(688256.SH),净利润为-8.29亿元继续亏损,亏损幅度较2020年有所扩大,2021年研发费用为12.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6.09%,一边是巨额的研发投入,一边是不断扩大的亏损,说明国内的人工智能应用尚未找到足够成熟的模式。安路科技(688107.SH)是国内较早开始的FPGA芯片企业,2021年营收6.79亿元,同比增长141.44%,净利润为-3412万元,仍处于亏损状态。另外在模拟芯片设计领域,综合券商行业分析师的研报观点,2021年行业大部分厂商接到的订单比较饱满,产品不断放量,整体产能利用率较高,因此业绩明显好于去年同期。图表3:模拟芯片设计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来源:Wind、最新市值数据截止2022.04.27)卓胜微(300782.SZ)目前市值595亿元居行业首位,净利润为21.39亿元翻倍增长,是国内射频前端芯片龙头企业,受益于5G通信技术发展催生的射频前端产品市场增量需求,在客户端快速上量并持续渗透。圣邦股份(300661.SZ)2021年营收22.38亿元同比增加87.07%,净利润6.99亿元同比增加142.21%,目前市值687.5亿;富满微(300671.SZ)近几年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2021年净利润为4.52亿元,同比大增388%。刚刚上市不久的蜂窝无线通信基带芯片厂商翱捷科技(688220.SH),净利润亏损5.89亿,连续三年亏损,对于翱捷科技这类科技、资金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额研发投入,保证技术的积累和产品的开发。半导体设备订单饱满由于先进制程需要更尖端昂贵的半导体设备,据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统计,2021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将超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44.7%。台积电预计2022年资本开支高达400亿-440亿美元,较2021年的3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0%,继续为全球半导体设备企业的增长提升天花板。过去5年,国内芯片产业上下游前所未有地趋向深度合作,叠加2021年全球零部件交付期拉长倒逼国产化,半导体制程设备,包括镀铜、离子注入、量测、CMP、PVD、ICP刻蚀、PECVD、涂胶显影、清洗的国产化率显著提升,行业景气度变高。国内代表性的半导体设备公司包括北方华创(002371.SZ)、中微公司(688012 .SH)、盛美上海(688082.SH)、芯源微(688037.SH)等。目前北方华创市值1270亿,净利润10.77亿,同比增长125%,是当之无愧的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老大。中微公司深耕芯片制造刻蚀领域,研制出了国内第一台电解质刻蚀机,2021年新签订单金额为41.3亿元,较2020年增加约19.6亿元,同比增加约90.5%;芯源微所在的涂胶显影设备和清洗设备细分行业,国产化率均较低(分别为7.94%和34.78%),国产替代空间和潜力巨大。图表4:半导体设备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来源:Wind、最新市值数据截止2022.04.27)盛美上海(688082.SH)2021年营收16.2亿元,同比增长60.88%,主要系新产品快速放量,其单片清洗设备的毛利率为46%,不仅比国内厂商至纯科技和芯源微高出22个百分点;也比拥有近四成市场份额的行业龙头ScreenHoldings(斯库林集团)高出22个百分点。高毛利率意味着有降价空间,对于想要扩大市场份额的盛美上海来说,占据了有利形势。分立器件公司产线拉满在分立器件领域,从各公司年报中呈现的是产品线扩张,产线满产的态势。图表5:分立器件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来源:Wind,最新市值数据截止2022.04.27)士兰微(600460.SH)是国内分立器件龙头,目前市值566亿,净利润为15.18亿增长21倍,2021年其产品持续在白电、通讯、工业、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门槛市场取得突破,控股子公司士兰集昕8寸线基本保持满产,实现全年盈利;控股子公司士兰明芯LED芯片生产线实现满产、高产,实现全年盈利。值得注意的是,士兰微持股的安路科技于2021年11月在科创板上市,公司享有的净资产份额按期末公允价值调整,导致净利润增加5.34亿元。晶圆代工新订单源源不断在晶圆代工领域,市场持续缺芯,新订单源源不断,增添了晶圆制造企业底气,产能提升和产能利用率满载是常态。图表6:晶圆代工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来源:Wind,最新市值数据截止2022.04.27)全球第五大、中国大陆第一大纯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688981.SH)总市值1650亿(A+H),A股市值747.7亿,2021年净利润107.33亿,同比增长147.75%。第一代14nmFinFET技术于19Q4进入量产,于2020年底完成第二代N+1的流片,面向5G/AI/IoT/汽车等领域,技术储备包括N+1、N+2等技术。虽然在2020下半年公司被计入美国实体清单,但中芯国际FinFET应用平台及面向客户众多,十几个NTO(新流片项目)开展顺利,技术水平处中国大陆领先地位。半导体材料量价齐涨而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各公司2021年年报披露则呈现的是产能释放、产品涨价的行业态势。图表7:半导体材料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来源:Wind,最新市值数据截止2022.04.27)国内半导体硅片龙头沪硅产业(688126.SH)成为市值最大的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24.67亿元,增长36%,净利润1.46亿元,增长101%,掌握了大尺寸硅片单晶生长、滚圆与切割、研磨、化学腐蚀、抛光、清洗等技术,客户包括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头部厂商。国内唯一在分立器件、半导体硅片双赛道做到顶尖的公司立昂微(605358.SH),净利润6.4亿,利润增速216.9%,盈利能力较强。之前较早布局且完成了6英寸、8英寸及12英寸硅片新产线建设,12英寸硅片经过前期的客户拓展和产品验证,技术能力已覆盖14nm以上技术节点逻辑电路,已大规模出货。IC封测格局稳定在IC封测领域,产业格局比较固定,以长电科技(600584.SH)、华天科技(002185.SZ)、通富微电(002156.SZ)为代表的企业,一直稳居行业前三位,其它企业则是跟随发展。全球芯片封测企业排名第三的长电科技,市值374.1亿,净利润30.8亿,同比增长136.2%。长电科技推出多维先进封装技术,该技术是一种面向Chiplet(小芯片)的极高密度、多扇出型封装高密度异构集成解决方案,涵盖2D、2.5D、3D集成技术,能够为客户提供从常规密度到极高密度,从极小尺寸到极大尺寸的一站式服务。图表8:半导体封测行业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来源:Wind,最新市值数据截止2022.04.27)被动元件订单持续增长被动元件领域,从目前已发布的上市公司2021年业绩看,大多数企业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实现超过50%的增长。钽电容、铝电解电容、电感在下游客户需求旺盛,相关公司订单持续增长。图表9:被动电子元器件行业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来源:Wind,最新市值数据截止2022.04.27)三环集团(300408.SZ)2021年净利润22.31亿,同比增长55%,受益于5G技术广泛普及应用、汽车电子及消费电子的需求增长,产品需求增长,促进了国产替代。片式电感器龙头企业顺络电子(002138.SZ)2021年营收45.77亿元,净利润7.8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根据年报,2021年公司与部分汽车头部客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高端车载产品已被海内外众多汽车电子和新能源车企批量采购。关于被动元件行业,民生证券电子研究员方竞认为:被动元件市场供不应求状况短期难以缓解,从整体来看,这一现象引发巨头调价,平均幅度在10%-20%之间,全球被动元件产值有望年增长一成多。同时,被动元件产能也将随之扩充,有可能进一步引发市场集中。电子元器件分销平台化发展电子元器件分销受缺芯影响,分销业务增长十分明显。图表10:电子元器件分销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wind)深圳华强(000062.SZ)加速分拆旗下子公司华强电子网集团,正在赴深圳证券交易所IPO的路上。作为最早探索数字化转型的分销商之一,为满足客户对供应链服务的多样化要求,深圳华强正向全流程、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产业互联网平台进军。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资本市场对具有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元器件分销商将更加青睐。力源信息(300184.SZ)处于本土元器件分销行业第一梯队,净利润3.2亿,同比增长118.44%,市值72亿。在工业及新能源、汽车、智能仪表、电力物联网、无线通信等市场收入取得了较大增长,且高毛利率的产品收入也有较大幅度增长。一年一度的年报季,堪称二级市场的一场年终大考,股价涨跌终究要面临业绩的考验。有赖于历史上罕见的超景气周期,2021年A股半导体公司整体上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接下来的2022年,值得期待。据方正证券首席研究员陈杭研究观点,半导体行业2022年预计景气度仍有望持续,但增速会低于2021年,半导体设备、材料、零部件是产品替代的新风口,2022年及未来三五年会经历陆续验证、产能落实过程,受益行业扩产同时份额快速提升,部分公司有望取得40%甚至50%以上增长。(思维财经出品)■投资者网财经Fri, 29 Apr 2022 13:31:52 GMT《投资者网》宁斌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161净利润下滑关联方占用资金 玛格家居实控人风险较多可冲IPO?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167《投资者网》谢莹洁编辑nbsp; 吴悦市场低迷期,家居企业上市屡败屡战。2021年,A股申请上市的家居企业数量超过50家,最终只有10家成功上市,40多家家居企业上市搁浅。如今,一些家居企业依然在排队上市。今年1月6日,玛格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玛格家居)递交了招股书,拟登陆深交所主板市场,如今仍未上会。由于房地产市场成交走低,家居行业正面临着销售淡季,业绩下滑是其IPO受阻的原因之一,其他财务指标也透露出值得关注的信号。营收上涨与产能利用率下滑成立于2004年的玛格家居主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屋定制家居解决方案与服务,其对自身的定位为中高端的定制企业,目前公司在重庆和广东拥有三大智造基地。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分别达到7.63亿元、8.25亿元、8.4亿元和4.1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44.74万元、1亿元、9853.3万元及2966.3万元。2020年开始出现下滑,其后更不乐观。与之相对应的是,2021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2.6个百分点至37%,净利率下滑3.6个百分点至7.12%。在玛格家居的宣传口径中,公司产品线丰富,有定制衣柜、厨柜系统、木门系统、护墙系统、卫浴系统、配套宅品和智能家居等七大品类产品,但实际情况有点头重脚轻。报告期内,定制衣柜在营收中占比分别为94.43%、89.3%、87.56%和88.2%,其他品类对营收的贡献极小。《投资者网》梳理发现,2021年,制作家居的原材料成本价格多次涨价,每次涨幅都在10%左右,部分的价格涨幅甚至达40%。而报告期内,定制衣柜的平均单价从每套4241元下降至每套4192元。成本上涨,产品售价还在下滑,也就是说,公司很可能采取了以价换量的销售策略。而即便如此,玛格家居的产能利用率也出现下滑。报告期内,定制衣柜产能利用率由95.2%下降到了90.2%,室内木门产能利用率甚至从110%下滑到58%,整体厨柜业务产能利用率从100%下滑到82.2%。2021年以来,受地产行业低迷的影响,家居企业步入经营淡季,而玛格家居之所以还能保持营收上涨,经销商销售模式功不可没。报告期内,该模式贡献的营收分别达到7.41亿元、7.99亿元、7.98亿元和4.02亿元,在营收中占比为98.86%、98.44%、96.82%和98.21%。值得一提的是,经销商数量虽在逐渐增长,但其经销收入有所下滑。如在2020年,经销商数量同比增长9.46%,经销收入同比下降0.1%。另外,玛格家居营收增速与运输费增速相悖。2020年,公司营收增速为1.82%;运输费用和物流费用之和同比下滑24%至365万元。同业竞争与关联方资金占用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玛格家居经销商数量达685家。深度绑定经销商背后,公司与同业达成战略联盟。今年3月,玛格家居与梦百合、金牌厨柜达成协议,将在产品、服务、品牌营销等多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另外,在玛格家居的股东结构中,不乏金牌橱柜、皮阿诺、帝欧家居等同业企业直接或间接入股。帝欧家居持有玛格家居4.815%的股份,股东德韬建成与金牌橱柜第一大股东均是厦门市建潘集团有限公司,股东瑞渝投资是金牌橱柜的控股子公司,自然人马礼斌是皮阿诺的控股股东。这给玛格家居带来一系列管理难题,不仅是皮阿诺、金牌厨柜、帝欧家居均与玛格家居存在同业竞争关系。由于公司实控人也曾经担任经销商,后将经销商分公司转让,由此造成资金占用。招股书显示,个体工商户张庆伟是玛格家居重庆主城区经销商,因经营状况不佳,2018年及2019年形成的应收账款金额分别为928.36万元和733.5万元。该经销商分公司2018年4月前之前由唐斌、高琴控股,后者是玛格家居的两名创始人。与此同时,玛格家居还存在大量第三方回款问题,报告期内,公司第三方回款分别为1.93亿元、1.45亿元、1.13亿元、3815.4万元,在营收中占比25.31%、17.61%、13.45%、9.16%。原来,玛格家居对经销商主要采取先款后货的结算方式,收到经客户确认的销售订单和按照结算价格向客户收取全部货款后,根据订单组织生产,因此会产生预收款项或合同负债。这也可部分解释,为何玛格家居资产负债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报告期内,玛格家居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1.7%、57%、52.7%和59.5%,远高于同业30%-45%的水平;流动比率分别为0.85倍、1.12倍、0.94倍和0.9倍,速动比率分别为0.63倍、0.87倍、0.77倍和0.68倍,偿债能力低于正常水平。公司与实控人存较多风险信息不仅是公司本身,实控人同样面临资金压力。截至2021年年末,创始人唐斌控股的天玛咨询持有的玛格家居6.86%的股份处于质押状态。企查查显示,唐斌周边风险多达83条。高风险信息方面,重庆玛格装饰建材有限公司、重庆必思德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简易注销;重庆玛格唐家居设计有限公司、重庆优瑞家具有限公司有清算信息;重庆玛格唐家居设计有限公司因未按规定提交年度报告信息而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此外,实控人低价突击入股更值得关注。2021年11月,唐斌通过天玛咨询间接受让玛格家居6.86%的股份,交易价格为14.67元/股;而在2020年6月,帝欧家居受让4.8%的股权时,交易价格为21元/股。资金压力下,玛格家居此次IPO拟募集资金约为7亿元,用于玛格家居重庆工厂智能改扩建、智能柜体车间生产线建设、广东玛格车间智能改扩建、研发设计及信息化升级项目、品牌建设及营销推广项目。除此之外,行政处罚及内控问题也是公司面临的一大困扰。招股书显示,2018年5月,子公司天津玛格因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未正常运行,被罚款 2万元;同年9月,广东玛格因为对相关评比荣誉进行虚假宣传,被罚款5万元。此外,在黑猫投诉、微博及知乎等网站上,有不少网友反映,玛格家居存在售前管理混乱、安装问题、产品售后服务没有保障等诸多情况。有消费者在微博反馈,玛格家居南京某店经销商卷款出逃,两个订单在反映到总部后,却以种种借口不予交付。还有网络投诉显示,玛格家居安装逾期四个月,期间打爆了水管,一半以上门把手安装有问题,但投诉迟迟无果。玛格家居还提示风险称,唐斌直接间接持有玛格家居51.16%股份,或存实控人控制不当的风险。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玛格家居前身公司的子公司与高琴对簿公堂,高琴因股东资格确认纠纷问题起诉玛格唐投资、玛格有限。玛格家居正式成立时间是2013年,但早在2004年,唐斌和合伙人高琴就开始以玛格整体家具的名字,介入柜体定制市场,高琴的职务是总经理。而招股书中,高琴的职务为副总经理。针对上述情况或相关疑问,《投资者网》近期联系公司,但玛格家居并未给出具体解释,而是表示:由于目前公司属于刚披露阶段,暂时不方便回复交流问题。(思维财经出品)■《投资者网》谢莹洁编辑nbsp; 吴悦市场低迷期,家居企业上市屡败屡战。2021年,A股申请上市的家居企业数量超过50家,最终只有10家成功上市,40多家家居企业上市搁浅。如今,一些家居企业依然在排队上市。今年1月6日,玛格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玛格家居)递交了招股书,拟登陆深交所主板市场,如今仍未上会。由于房地产市场成交走低,家居行业正面临着销售淡季,业绩下滑是其IPO受阻的原因之一,其他财务指标也透露出值得关注的信号。营收上涨与产能利用率下滑成立于2004年的玛格家居主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屋定制家居解决方案与服务,其对自身的定位为中高端的定制企业,目前公司在重庆和广东拥有三大智造基地。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分别达到7.63亿元、8.25亿元、8.4亿元和4.1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44.74万元、1亿元、9853.3万元及2966.3万元。2020年开始出现下滑,其后更不乐观。与之相对应的是,2021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2.6个百分点至37%,净利率下滑3.6个百分点至7.12%。在玛格家居的宣传口径中,公司产品线丰富,有定制衣柜、厨柜系统、木门系统、护墙系统、卫浴系统、配套宅品和智能家居等七大品类产品,但实际情况有点头重脚轻。报告期内,定制衣柜在营收中占比分别为94.43%、89.3%、87.56%和88.2%,其他品类对营收的贡献极小。《投资者网》梳理发现,2021年,制作家居的原材料成本价格多次涨价,每次涨幅都在10%左右,部分的价格涨幅甚至达40%。而报告期内,定制衣柜的平均单价从每套4241元下降至每套4192元。成本上涨,产品售价还在下滑,也就是说,公司很可能采取了以价换量的销售策略。而即便如此,玛格家居的产能利用率也出现下滑。报告期内,定制衣柜产能利用率由95.2%下降到了90.2%,室内木门产能利用率甚至从110%下滑到58%,整体厨柜业务产能利用率从100%下滑到82.2%。2021年以来,受地产行业低迷的影响,家居企业步入经营淡季,而玛格家居之所以还能保持营收上涨,经销商销售模式功不可没。报告期内,该模式贡献的营收分别达到7.41亿元、7.99亿元、7.98亿元和4.02亿元,在营收中占比为98.86%、98.44%、96.82%和98.21%。值得一提的是,经销商数量虽在逐渐增长,但其经销收入有所下滑。如在2020年,经销商数量同比增长9.46%,经销收入同比下降0.1%。另外,玛格家居营收增速与运输费增速相悖。2020年,公司营收增速为1.82%;运输费用和物流费用之和同比下滑24%至365万元。同业竞争与关联方资金占用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玛格家居经销商数量达685家。深度绑定经销商背后,公司与同业达成战略联盟。今年3月,玛格家居与梦百合、金牌厨柜达成协议,将在产品、服务、品牌营销等多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另外,在玛格家居的股东结构中,不乏金牌橱柜、皮阿诺、帝欧家居等同业企业直接或间接入股。帝欧家居持有玛格家居4.815%的股份,股东德韬建成与金牌橱柜第一大股东均是厦门市建潘集团有限公司,股东瑞渝投资是金牌橱柜的控股子公司,自然人马礼斌是皮阿诺的控股股东。这给玛格家居带来一系列管理难题,不仅是皮阿诺、金牌厨柜、帝欧家居均与玛格家居存在同业竞争关系。由于公司实控人也曾经担任经销商,后将经销商分公司转让,由此造成资金占用。招股书显示,个体工商户张庆伟是玛格家居重庆主城区经销商,因经营状况不佳,2018年及2019年形成的应收账款金额分别为928.36万元和733.5万元。该经销商分公司2018年4月前之前由唐斌、高琴控股,后者是玛格家居的两名创始人。与此同时,玛格家居还存在大量第三方回款问题,报告期内,公司第三方回款分别为1.93亿元、1.45亿元、1.13亿元、3815.4万元,在营收中占比25.31%、17.61%、13.45%、9.16%。原来,玛格家居对经销商主要采取先款后货的结算方式,收到经客户确认的销售订单和按照结算价格向客户收取全部货款后,根据订单组织生产,因此会产生预收款项或合同负债。这也可部分解释,为何玛格家居资产负债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报告期内,玛格家居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1.7%、57%、52.7%和59.5%,远高于同业30%-45%的水平;流动比率分别为0.85倍、1.12倍、0.94倍和0.9倍,速动比率分别为0.63倍、0.87倍、0.77倍和0.68倍,偿债能力低于正常水平。公司与实控人存较多风险信息不仅是公司本身,实控人同样面临资金压力。截至2021年年末,创始人唐斌控股的天玛咨询持有的玛格家居6.86%的股份处于质押状态。企查查显示,唐斌周边风险多达83条。高风险信息方面,重庆玛格装饰建材有限公司、重庆必思德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简易注销;重庆玛格唐家居设计有限公司、重庆优瑞家具有限公司有清算信息;重庆玛格唐家居设计有限公司因未按规定提交年度报告信息而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此外,实控人低价突击入股更值得关注。2021年11月,唐斌通过天玛咨询间接受让玛格家居6.86%的股份,交易价格为14.67元/股;而在2020年6月,帝欧家居受让4.8%的股权时,交易价格为21元/股。资金压力下,玛格家居此次IPO拟募集资金约为7亿元,用于玛格家居重庆工厂智能改扩建、智能柜体车间生产线建设、广东玛格车间智能改扩建、研发设计及信息化升级项目、品牌建设及营销推广项目。除此之外,行政处罚及内控问题也是公司面临的一大困扰。招股书显示,2018年5月,子公司天津玛格因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未正常运行,被罚款 2万元;同年9月,广东玛格因为对相关评比荣誉进行虚假宣传,被罚款5万元。此外,在黑猫投诉、微博及知乎等网站上,有不少网友反映,玛格家居存在售前管理混乱、安装问题、产品售后服务没有保障等诸多情况。有消费者在微博反馈,玛格家居南京某店经销商卷款出逃,两个订单在反映到总部后,却以种种借口不予交付。还有网络投诉显示,玛格家居安装逾期四个月,期间打爆了水管,一半以上门把手安装有问题,但投诉迟迟无果。玛格家居还提示风险称,唐斌直接间接持有玛格家居51.16%股份,或存实控人控制不当的风险。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玛格家居前身公司的子公司与高琴对簿公堂,高琴因股东资格确认纠纷问题起诉玛格唐投资、玛格有限。玛格家居正式成立时间是2013年,但早在2004年,唐斌和合伙人高琴就开始以玛格整体家具的名字,介入柜体定制市场,高琴的职务是总经理。而招股书中,高琴的职务为副总经理。针对上述情况或相关疑问,《投资者网》近期联系公司,但玛格家居并未给出具体解释,而是表示:由于目前公司属于刚披露阶段,暂时不方便回复交流问题。(思维财经出品)■投资者网财经Fri, 29 Apr 2022 13:31:52 GMT《投资者网》谢莹洁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167 圆心科技、思派健康同闯IPO 腾讯为何重仓医药创新销售赛道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145《投资者网》吴微编辑nbsp; 吴悦近日北京圆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圆心科技)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据了解,早在2021年10月圆心科技就已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因招股书6个月未更新而失效,失效仅数天后,圆心科技又再次提交了招股书。与此同时,同样获得腾讯(00700.HK)投资且业务与圆心科技类似的思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思派健康)也在此前不久提交了招股书。巧合的是,思派健康也是在首次申报失效后的一个月以内再次提交了招股书。成立时间相近,到2021年都完成了数十亿元融资,估值一度超过百亿的思派健康、圆心科技,分别是怎样的公司呢?卖药贡献收入 盈利或是难题据招股书披露,无论是思派健康还是圆心科技都在2015年获得了A轮融资,随后企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思派健康在发展的过程中先后获得了腾讯、平安创新基金、IDG资本的青睐;而圆心科技则被腾讯、红杉基金、歌斐资产等投资机构投资。与思派健康、圆心科技具有相似概念的上海镁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镁信健康)也在2018年之后获得了远毅投资、蚂蚁金服以及创新工场等投资机构的青睐。据了解,这几家公司能获得知名投资机构青睐的核心题材是特效药、创新药销售与创新支付,尤其是治疗罕见病、肿瘤等特效药、创新药方面的销售与创新支付。目前,治疗罕见病、肿瘤等疾病的特效药、创新药普遍存在开发难度大、周期长以及成功率低的情况,因此医药公司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而罕见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较低,患者分散。这就造成医药公司耗费大量资金开发出特效药、创新药却难找到患者的情况,而患者则有可能因特效药、创新药价格昂贵而放弃用药。为了解决这样的困境,思派健康、圆心科技参考欧美的成功经验,开发出了连接患者、医药公司以及保险公司三方的创新支付形式。在这个商业模式中,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等平台企业通过开设特效药药房获得足够的患者资源,凭借大量的采购额与医药公司谈判,从而获得药品上的优惠。为了降低患者的费用压力,并减少医药公司的回款周期,在交易中,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等平台还会与保险公司合作,利用保险公司进行支付。在这个模式下,患者相较于单独在医药公司处购买特效药、创新药,可以获得一定的价格优惠;而平台和保险公司也可以在中间收取一定的费用作为公司的利润。理论上,在合理的费用控制下,患者、医药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平台可以实现四方共赢的局面。不过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来看,目前思派健康、圆心科技都未能实现盈利,且亏损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截止2021年末,思派健康9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PBM(特效药销售)业务,而圆心科技的医药销售、批发以及线上医生服务为公司贡献了94.6%的收入,其中的96%以上为医药销售和批发收入。思派健康PBM(即药品福利管理,是医疗服务市场中的一种专业化第三方服务)业务的毛利率在2019年到2021年期间有所上涨,但到2021年末仍仅有5.9%,受此影响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为8.2%;圆心科技院外综合患者服务的毛利率在2019年到2021年期间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到2021年为6.9%,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为9%。而在2021年末,思派健康的销售费用为2.91亿元,管理费用高达6.7亿元,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合计在当期34.74亿元收入中的占比达到了27.66%,2020年、2019年这一比值最低时也在20%以上。与思派健康情况类似,圆心科技2021年销售费用为8.19亿元、管理费用为3.23亿元,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合计在当期59.38亿元收入中的占比为38.89%;2020年、2019年这一比值最低时也在17%以上。为公司贡献90%以上收入的业务,其毛利率仅为5.9%或6.9%,公司综合毛利率不足10%,但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率合计就已接近或超过20%;在这样的业务结构和费用支出下,短期内企业恐难以实现收支平衡乃至于盈利。融资规模巨大 高估值如何维持虽然因业务扩张与特效药药房建设需要,长期以来思派健康和圆心科技未能实现盈利,且最近几年亏损有扩大的迹象。但另一方面,自2015年开始,腾讯、红杉、IDG等知名投资机构争相参与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的增资,两家公司的估值也从A轮的1亿多元上涨到F轮的百亿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腾讯是较早参与思派健康、圆心科技增资的投资机构,此后通过参与增资或受让其他股东股权的形式增持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的股权。截至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申报港交所上市之前,腾讯已成为了思派健康的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发行前27.67%的股权;同时腾讯也是圆心科技的第二大股东,持有公司发行前11.14%的股权。作为重要股东,腾讯还为思派健康、圆心科技提供网络支付和流量接口服务。据招股书,自2015年8月完成A轮融资,到2021年6月完成F轮融资,在不到6年的时间内,思派健康合计完成了6轮融资,共募集资金5.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逾36亿元)。圆心科技自2015年8月首轮融资到2021年7月的F轮融资,共完成了11次融资,共募集25.51亿元人民币、3.92亿美元,合计约合人民币51亿元。在F轮融资中,思派健康的估值已超过了111亿元;圆心科技的估值更是高达275.3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恒生指数2021年2月达到短期高点后就持续低迷,到近日较2021年2月的高值相比,已下跌了近3成。受市场低迷影响,加之A股大力推行注册制,2021年内资民企在港交所上市的数量大幅减少。2020年有64家内资民企在港交所完成了上市,而2021年仅有47家;自2022年1月1日到4月22日,近4个月的时间内,更是仅有5家内资民企在港交所顺利发行。这五家企业中的科技公司知乎(02390,HK),与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类似,在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京东、阿里、腾讯的投资。不过,其上市首日收盘就较发行价下跌了7.19%,到4月底,知乎的股价鲜有超过发行价的时候。除了恒生指数低迷可能会影响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的发行定价外,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或也会改变投资者对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的看法。在国内医药分离改革的大背景下,不仅仅只有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等平台在抢占处方药、特效药、创新药销售市场。国药控股(01099.HK)、华润医药(03320.HK)以及柳州药业(603368.SH)等集批零一体化的医药流通、分销企业;国大药房、老百姓(603883.SH)这样的传统医药零售企业也都在布局处方药、特效药销售业务,并形成了庞大的DTP药房市场(即直接面向病人的药房。DTP药房也被称为高值新特药直送平台,患者在医院开取处方后,药房根据处方以患者或家属指定的时间和地点送药上门)。据头豹研究院统计,目前用于治疗肿瘤疾病的PD-1产品,主要依靠DTP药房进行销售。如君实生物(688180.SH)旗下的PD-1特瑞普利单抗、恒瑞医药(600276.SH)旗下的卡瑞利珠单抗以及信达生物(01801.HK)旗下的信迪利单抗,其销售的90%左右以上来自于DTP药房。在目前市场存在医药流通、零售企业开设的DTP药房的情况下,思派健康、圆心科技恐难以像美团(03690.HK)、滴滴(DIDI.US)那样,通过自身绝对的市场地位来获得定价权,以此实现公司的盈利。此外,特效药、创新药逐渐纳入医保,或也会影响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的发展与市场对他们的估值。在激烈的竞争下,圆心科技已逐渐向批零一体化的医药流通、分销企业的方向发展。招股书中,圆心科技强调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处方药的综合医疗支付平台,并多次强调公司的药房布局尤其是医院周边的药房布局。就目前港股科技股股价低迷的情况,思派健康对《投资者网》表示:公司一直始终专注于业务营运和未来的发展,管理层对公司的营运表现、财务状况、人才资源和未来的发展均充满信心,相信公众会认同公司的投资价值。公司有信心公司的业务会继续稳健发展,向广大的投资者交出满意的业绩。(思维财经出品)■《投资者网》吴微编辑nbsp; 吴悦近日北京圆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圆心科技)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据了解,早在2021年10月圆心科技就已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因招股书6个月未更新而失效,失效仅数天后,圆心科技又再次提交了招股书。与此同时,同样获得腾讯(00700.HK)投资且业务与圆心科技类似的思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思派健康)也在此前不久提交了招股书。巧合的是,思派健康也是在首次申报失效后的一个月以内再次提交了招股书。成立时间相近,到2021年都完成了数十亿元融资,估值一度超过百亿的思派健康、圆心科技,分别是怎样的公司呢?卖药贡献收入 盈利或是难题据招股书披露,无论是思派健康还是圆心科技都在2015年获得了A轮融资,随后企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思派健康在发展的过程中先后获得了腾讯、平安创新基金、IDG资本的青睐;而圆心科技则被腾讯、红杉基金、歌斐资产等投资机构投资。与思派健康、圆心科技具有相似概念的上海镁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镁信健康)也在2018年之后获得了远毅投资、蚂蚁金服以及创新工场等投资机构的青睐。据了解,这几家公司能获得知名投资机构青睐的核心题材是特效药、创新药销售与创新支付,尤其是治疗罕见病、肿瘤等特效药、创新药方面的销售与创新支付。目前,治疗罕见病、肿瘤等疾病的特效药、创新药普遍存在开发难度大、周期长以及成功率低的情况,因此医药公司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而罕见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较低,患者分散。这就造成医药公司耗费大量资金开发出特效药、创新药却难找到患者的情况,而患者则有可能因特效药、创新药价格昂贵而放弃用药。为了解决这样的困境,思派健康、圆心科技参考欧美的成功经验,开发出了连接患者、医药公司以及保险公司三方的创新支付形式。在这个商业模式中,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等平台企业通过开设特效药药房获得足够的患者资源,凭借大量的采购额与医药公司谈判,从而获得药品上的优惠。为了降低患者的费用压力,并减少医药公司的回款周期,在交易中,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等平台还会与保险公司合作,利用保险公司进行支付。在这个模式下,患者相较于单独在医药公司处购买特效药、创新药,可以获得一定的价格优惠;而平台和保险公司也可以在中间收取一定的费用作为公司的利润。理论上,在合理的费用控制下,患者、医药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平台可以实现四方共赢的局面。不过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来看,目前思派健康、圆心科技都未能实现盈利,且亏损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截止2021年末,思派健康9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PBM(特效药销售)业务,而圆心科技的医药销售、批发以及线上医生服务为公司贡献了94.6%的收入,其中的96%以上为医药销售和批发收入。思派健康PBM(即药品福利管理,是医疗服务市场中的一种专业化第三方服务)业务的毛利率在2019年到2021年期间有所上涨,但到2021年末仍仅有5.9%,受此影响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为8.2%;圆心科技院外综合患者服务的毛利率在2019年到2021年期间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到2021年为6.9%,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为9%。而在2021年末,思派健康的销售费用为2.91亿元,管理费用高达6.7亿元,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合计在当期34.74亿元收入中的占比达到了27.66%,2020年、2019年这一比值最低时也在20%以上。与思派健康情况类似,圆心科技2021年销售费用为8.19亿元、管理费用为3.23亿元,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合计在当期59.38亿元收入中的占比为38.89%;2020年、2019年这一比值最低时也在17%以上。为公司贡献90%以上收入的业务,其毛利率仅为5.9%或6.9%,公司综合毛利率不足10%,但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率合计就已接近或超过20%;在这样的业务结构和费用支出下,短期内企业恐难以实现收支平衡乃至于盈利。融资规模巨大 高估值如何维持虽然因业务扩张与特效药药房建设需要,长期以来思派健康和圆心科技未能实现盈利,且最近几年亏损有扩大的迹象。但另一方面,自2015年开始,腾讯、红杉、IDG等知名投资机构争相参与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的增资,两家公司的估值也从A轮的1亿多元上涨到F轮的百亿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腾讯是较早参与思派健康、圆心科技增资的投资机构,此后通过参与增资或受让其他股东股权的形式增持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的股权。截至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申报港交所上市之前,腾讯已成为了思派健康的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发行前27.67%的股权;同时腾讯也是圆心科技的第二大股东,持有公司发行前11.14%的股权。作为重要股东,腾讯还为思派健康、圆心科技提供网络支付和流量接口服务。据招股书,自2015年8月完成A轮融资,到2021年6月完成F轮融资,在不到6年的时间内,思派健康合计完成了6轮融资,共募集资金5.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逾36亿元)。圆心科技自2015年8月首轮融资到2021年7月的F轮融资,共完成了11次融资,共募集25.51亿元人民币、3.92亿美元,合计约合人民币51亿元。在F轮融资中,思派健康的估值已超过了111亿元;圆心科技的估值更是高达275.3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恒生指数2021年2月达到短期高点后就持续低迷,到近日较2021年2月的高值相比,已下跌了近3成。受市场低迷影响,加之A股大力推行注册制,2021年内资民企在港交所上市的数量大幅减少。2020年有64家内资民企在港交所完成了上市,而2021年仅有47家;自2022年1月1日到4月22日,近4个月的时间内,更是仅有5家内资民企在港交所顺利发行。这五家企业中的科技公司知乎(02390,HK),与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类似,在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京东、阿里、腾讯的投资。不过,其上市首日收盘就较发行价下跌了7.19%,到4月底,知乎的股价鲜有超过发行价的时候。除了恒生指数低迷可能会影响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的发行定价外,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或也会改变投资者对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的看法。在国内医药分离改革的大背景下,不仅仅只有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等平台在抢占处方药、特效药、创新药销售市场。国药控股(01099.HK)、华润医药(03320.HK)以及柳州药业(603368.SH)等集批零一体化的医药流通、分销企业;国大药房、老百姓(603883.SH)这样的传统医药零售企业也都在布局处方药、特效药销售业务,并形成了庞大的DTP药房市场(即直接面向病人的药房。DTP药房也被称为高值新特药直送平台,患者在医院开取处方后,药房根据处方以患者或家属指定的时间和地点送药上门)。据头豹研究院统计,目前用于治疗肿瘤疾病的PD-1产品,主要依靠DTP药房进行销售。如君实生物(688180.SH)旗下的PD-1特瑞普利单抗、恒瑞医药(600276.SH)旗下的卡瑞利珠单抗以及信达生物(01801.HK)旗下的信迪利单抗,其销售的90%左右以上来自于DTP药房。在目前市场存在医药流通、零售企业开设的DTP药房的情况下,思派健康、圆心科技恐难以像美团(03690.HK)、滴滴(DIDI.US)那样,通过自身绝对的市场地位来获得定价权,以此实现公司的盈利。此外,特效药、创新药逐渐纳入医保,或也会影响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的发展与市场对他们的估值。在激烈的竞争下,圆心科技已逐渐向批零一体化的医药流通、分销企业的方向发展。招股书中,圆心科技强调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处方药的综合医疗支付平台,并多次强调公司的药房布局尤其是医院周边的药房布局。就目前港股科技股股价低迷的情况,思派健康对《投资者网》表示:公司一直始终专注于业务营运和未来的发展,管理层对公司的营运表现、财务状况、人才资源和未来的发展均充满信心,相信公众会认同公司的投资价值。公司有信心公司的业务会继续稳健发展,向广大的投资者交出满意的业绩。(思维财经出品)■投资者网财经Fri, 29 Apr 2022 13:31:52 GMT《投资者网》吴微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145 可孚医疗上市不久即业绩变脸 近半委托生产或存质量隐患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162《投资者网》乔丹编辑nbsp; 吴悦与股价表现一致,可孚医疗(301087.SZ)的业绩也走出了上市即巅峰的行情。4月28日,可孚医疗交出了稍显难看的2022年一季度报告,营收及净利润分别同比降7.22%、61.49%,业绩较2021年全年更加差强人意。回看二级市场方面,公司于2021年10月25日上市,市值在2021年10月26日到达152亿元的高点后便调转向下。2022年4月28日,公司以11.03%的跌幅收盘,总市值跌至67.39亿元,半年时间市值跌去超80亿元,并大幅跑输创业板指。可孚医疗上市以来的股价表现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业绩大幅下滑可孚医疗前身为湖南可孚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2009年成立,目前的业务已从早期的贸易商转型为一家从事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个人健康管理企业,产品线涵盖健康监测、康复辅具、呼吸支持、中医理疗、医疗护理这五大领域。4月20日、28日,公司先后发布2021年度及2022年一季度报告。2021年,公司营收22.76亿元,同比减少4.19%;获得净利润4.29亿元,同比增长1.16%。2022年一季度,公司营收6.01亿元,同比降7.22%;获得净利润0.5亿元,同比降61.49%;基本每股收益0.313元,同比减少71.19%。而在上市前,公司的营收及净利润均保持高速增长。2018年-2020年,公司的营收增幅分别为27.82%、34.49%、62.46%,净利润增幅分别为377.84%、86.76%、242.76%。从2021年的营收结构来看,公司营收比重居前的健康监测类及医疗护理类产品,收入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分别同比降28.66%、9.88%。整体医疗健康类产品营收同比降8.38%。可孚医疗2021年的收入构成资料来源:公司财报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在2021年的毛利率及净利率分别较上年微增0.79、1.01个百分点,至2022年一季度则出现了明显下滑,较上年同期分别同比下降了5.53、11.39个百分点。费用方面,占据营收大头的是营业成本及销售费用。2021年,公司的营业成本、销售费用分别为12.78亿元、4.14亿元,分别同比降5.54%、4.39%。可以看出,公司在2021年已经对费用进行了压缩,但整体业绩也未见明显增长。至2022年一季度,公司加大了在健耳听力板块业务上的投入,增加了线下门店及人员数量,相应的费用有所增长,其营业成本及销售费用分别为3.69亿元、1.25亿元,分别同比增1.93%、30%。根据财报,负责健耳听力业务的湖南健耳听力助听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耳听力)成立于2018年,公司拟通过布局该领域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故在近几年不断加大对该业务的投入,截至2021年末,公司已开设359家健耳听力助听器验配中心。但从健耳听力的业绩表现来看,其实现盈利似乎还需要时间。2021年,健耳听力营收6914万元,净利润则亏损1916万元。斥重金扩产两个报告期内的业绩均出现了下滑,公司依然在重金扩产。根据财报,2021年、2022年一季度,公司的在建工程分别为5.08亿元、7.84亿元,而在2020年及以前,其在建工程均不超过1亿元。2022年一季度末,公司在建工程占总资产的比例达到12.74%。从募投项目来看,公司的扩产项目主要为健康监测及医疗护理方面,而这两项业务在2021年的营收规模分别同比降29%、10%。而从产销量来看,公司医疗健康类产品在2021年的销售量为1.46亿台/张/盒/支/个,生产量为1.57亿台/张/盒/支/个,目前的生产量已能完全满足销售量。从存货来看,公司在2021年包括原材料、库存商品、在产品等在内的存货合计5亿元,较期初同比增19%。其中库存商品比重较高,账面余额为2.73亿元,占存货的比例为55%,期初为2.59亿元,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在阿里健康大药房天猫店铺的可孚产品评论下,如防护服,便不乏保质期临近等评论。从周转率来看,在经营模式未发生改变的情形下,公司在2021年的存货周转天数为124.4天,较上年增长了30.37天,而往年均在10天以内变动。应收款周转天数同样涨幅明显,增加了15.51天,平均欠款偿还时间有所拉长。另外,公司的生产模式包括自主生产和委托生产,即市面上标有可孚商标的产品,除了有公司自产的外,还包括从其他厂家处采购的成品。2021年,自产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60%。整体来看,公司目前出现了业绩增速下滑、产能充足且存货周转率变低的现象,那么在这种情形下,还有必要进行扩产吗?而公司重金扩产导致了一个局面,就是净资产收益率逐年变低。2020年-2022年一季度,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53.1%、23.91%、1.01%。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公司约一半的产品来源于向其他厂家采购的成品,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质量隐忧。在阿里健康大药房天猫店铺的可孚产品评论区,不乏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反馈,如多名消费者表示公司售卖的鼻腔喷雾存在喷头长毛、喷头嘴歪、喷头易掉等问题。(思维财经出品)■《投资者网》乔丹编辑nbsp; 吴悦与股价表现一致,可孚医疗(301087.SZ)的业绩也走出了上市即巅峰的行情。4月28日,可孚医疗交出了稍显难看的2022年一季度报告,营收及净利润分别同比降7.22%、61.49%,业绩较2021年全年更加差强人意。回看二级市场方面,公司于2021年10月25日上市,市值在2021年10月26日到达152亿元的高点后便调转向下。2022年4月28日,公司以11.03%的跌幅收盘,总市值跌至67.39亿元,半年时间市值跌去超80亿元,并大幅跑输创业板指。可孚医疗上市以来的股价表现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业绩大幅下滑可孚医疗前身为湖南可孚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2009年成立,目前的业务已从早期的贸易商转型为一家从事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个人健康管理企业,产品线涵盖健康监测、康复辅具、呼吸支持、中医理疗、医疗护理这五大领域。4月20日、28日,公司先后发布2021年度及2022年一季度报告。2021年,公司营收22.76亿元,同比减少4.19%;获得净利润4.29亿元,同比增长1.16%。2022年一季度,公司营收6.01亿元,同比降7.22%;获得净利润0.5亿元,同比降61.49%;基本每股收益0.313元,同比减少71.19%。而在上市前,公司的营收及净利润均保持高速增长。2018年-2020年,公司的营收增幅分别为27.82%、34.49%、62.46%,净利润增幅分别为377.84%、86.76%、242.76%。从2021年的营收结构来看,公司营收比重居前的健康监测类及医疗护理类产品,收入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分别同比降28.66%、9.88%。整体医疗健康类产品营收同比降8.38%。可孚医疗2021年的收入构成资料来源:公司财报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在2021年的毛利率及净利率分别较上年微增0.79、1.01个百分点,至2022年一季度则出现了明显下滑,较上年同期分别同比下降了5.53、11.39个百分点。费用方面,占据营收大头的是营业成本及销售费用。2021年,公司的营业成本、销售费用分别为12.78亿元、4.14亿元,分别同比降5.54%、4.39%。可以看出,公司在2021年已经对费用进行了压缩,但整体业绩也未见明显增长。至2022年一季度,公司加大了在健耳听力板块业务上的投入,增加了线下门店及人员数量,相应的费用有所增长,其营业成本及销售费用分别为3.69亿元、1.25亿元,分别同比增1.93%、30%。根据财报,负责健耳听力业务的湖南健耳听力助听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耳听力)成立于2018年,公司拟通过布局该领域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故在近几年不断加大对该业务的投入,截至2021年末,公司已开设359家健耳听力助听器验配中心。但从健耳听力的业绩表现来看,其实现盈利似乎还需要时间。2021年,健耳听力营收6914万元,净利润则亏损1916万元。斥重金扩产两个报告期内的业绩均出现了下滑,公司依然在重金扩产。根据财报,2021年、2022年一季度,公司的在建工程分别为5.08亿元、7.84亿元,而在2020年及以前,其在建工程均不超过1亿元。2022年一季度末,公司在建工程占总资产的比例达到12.74%。从募投项目来看,公司的扩产项目主要为健康监测及医疗护理方面,而这两项业务在2021年的营收规模分别同比降29%、10%。而从产销量来看,公司医疗健康类产品在2021年的销售量为1.46亿台/张/盒/支/个,生产量为1.57亿台/张/盒/支/个,目前的生产量已能完全满足销售量。从存货来看,公司在2021年包括原材料、库存商品、在产品等在内的存货合计5亿元,较期初同比增19%。其中库存商品比重较高,账面余额为2.73亿元,占存货的比例为55%,期初为2.59亿元,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在阿里健康大药房天猫店铺的可孚产品评论下,如防护服,便不乏保质期临近等评论。从周转率来看,在经营模式未发生改变的情形下,公司在2021年的存货周转天数为124.4天,较上年增长了30.37天,而往年均在10天以内变动。应收款周转天数同样涨幅明显,增加了15.51天,平均欠款偿还时间有所拉长。另外,公司的生产模式包括自主生产和委托生产,即市面上标有可孚商标的产品,除了有公司自产的外,还包括从其他厂家处采购的成品。2021年,自产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60%。整体来看,公司目前出现了业绩增速下滑、产能充足且存货周转率变低的现象,那么在这种情形下,还有必要进行扩产吗?而公司重金扩产导致了一个局面,就是净资产收益率逐年变低。2020年-2022年一季度,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53.1%、23.91%、1.01%。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公司约一半的产品来源于向其他厂家采购的成品,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质量隐忧。在阿里健康大药房天猫店铺的可孚产品评论区,不乏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反馈,如多名消费者表示公司售卖的鼻腔喷雾存在喷头长毛、喷头嘴歪、喷头易掉等问题。(思维财经出品)■投资者网财经Fri, 29 Apr 2022 13:31:52 GMT《投资者网》乔丹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162 海外业务高速扩张,昆仑万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3.74亿元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1684月28日,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平台出海企业昆仑万维发布2022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海外业务高速扩张,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93亿元,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4亿元,同比增长17.2%。本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提升了穿越经济周期的长期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能力,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 3.15亿元,同比增长113.32%。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报告显示,昆仑万维2022年一季度加速布局元宇宙业务,海外社交娱乐业务高速扩张,持续推进GXC游戏社区建设,游戏平台在UGC领域进展顺利。一季度,公司海外信息分发与元宇宙平台Opera旗下游戏社区平台GXC社交属性进一步增强。截至报告期末,GXC已上线游戏超过1100款。公司海外社交娱乐平台StarX对主打产品StarMaker进行全面的升级优化,提供更丰富的社交娱乐功能,创作工具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一季度StarMaker持续扩张,尤其是在拉美地区和欧洲地区增速强劲。截至报告期末,StarMaker累计在102个国家位列音乐品类应用畅销榜前五。昆仑万维的全球移动游戏平台 Ark Games在完成战略升级后,展现出更强的增长势能。今年一季度,Ark Games自主研发的《圣境之塔》在港澳台地区(当地名称《星之梦幻岛》)上线并获得良好反响,单日收入突破250万元人民币。Ark Games积极向UGC游戏领域探索,旗下平台类型游戏《代号D》研发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昆仑万维表示,未来将继续以提升活跃用户数量和市场占有率为核心目标,保持创新,不断提高经营能力与经营水平。4月28日,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平台出海企业昆仑万维发布2022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海外业务高速扩张,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93亿元,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4亿元,同比增长17.2%。本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提升了穿越经济周期的长期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能力,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 3.15亿元,同比增长113.32%。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报告显示,昆仑万维2022年一季度加速布局元宇宙业务,海外社交娱乐业务高速扩张,持续推进GXC游戏社区建设,游戏平台在UGC领域进展顺利。一季度,公司海外信息分发与元宇宙平台Opera旗下游戏社区平台GXC社交属性进一步增强。截至报告期末,GXC已上线游戏超过1100款。公司海外社交娱乐平台StarX对主打产品StarMaker进行全面的升级优化,提供更丰富的社交娱乐功能,创作工具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一季度StarMaker持续扩张,尤其是在拉美地区和欧洲地区增速强劲。截至报告期末,StarMaker累计在102个国家位列音乐品类应用畅销榜前五。昆仑万维的全球移动游戏平台 Ark Games在完成战略升级后,展现出更强的增长势能。今年一季度,Ark Games自主研发的《圣境之塔》在港澳台地区(当地名称《星之梦幻岛》)上线并获得良好反响,单日收入突破250万元人民币。Ark Games积极向UGC游戏领域探索,旗下平台类型游戏《代号D》研发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昆仑万维表示,未来将继续以提升活跃用户数量和市场占有率为核心目标,保持创新,不断提高经营能力与经营水平。投资者网财经Fri, 29 Apr 2022 03:24:01 GMT《投资者网》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168百万医疗险迈入20年超长续保时代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166据银保监会最新公布的2021年保险行业数据显示,2021年健康险的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35%。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针对健康的风险管理。日前,中国太保旗下太平洋健康险全新推出蓝医保·长期医疗险,一份确定20年的长期健康守护,为更多用户带来保证续保期间最高800万的健康医疗保障。据了解,蓝医保品牌将聚焦互联网健康险,面对未来人们对健康生活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以及长期化的守护陪伴,不断延伸健康险的价值链,此次20年800万保障长期医疗险的推出,对保障人群的覆盖、以及疾病保障范围的扩大,都将是一次全面升级。一份20年有保证的健康陪伴买健康险最怕因产品停售带来各种突发问题,或者是投保期间身体出现问题——虽然得到理赔,但在次年续保时就要增加保险费、又或者部分责任除外承保甚至直接拒保,蓝医保·长期医疗险的20年续保承诺,让被保险人在疾病高发期也能拥有足够的医疗保障应对潜在的重大风险。在保障期间即使出险理赔或者健康发生问题,甚至产品停售,只要按时履行合同缴纳保费,则不会影响20年的保证续保权益。低额保费撬动800万医疗保障在20年的保证续保期限内,被保险人的累计保额更是高达800万元。这其中包括200万元的一般医疗保险金、200万元涵盖120种特定疾病的医疗保险金、400万元的重大疾病医疗保险金,更有1万元的重大疾病关爱保险金,报销范围包括住院医疗、门诊手术以及住院前后门(急)诊医疗费用等,还有覆盖了当前绝大多数疾病的治疗费用,更能从容应对未来的医疗通胀。不仅如此,如果是3人及以上家庭成员同时购买,每年则可享受5%保费折扣与1万元的共享免赔额;若健康信用分达标,续保时更有高达15%的优惠费率。一家人最低一年不到一千元的保费,即可享受每人每年百万级的医疗健康保障,极大程度降低了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120种重疾的责任保障几乎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需求,像质子重离子精准放疗及院外靶向药等一些针对重度恶性肿瘤的高额支出也都清晰明了地写在保险合同里。投保蓝医保可作为国家医保的有效补充,在意外来临时,可以极大减轻用户经济负担。健康告知宽松,65岁也可申请投保相比市面上的其他长期医疗险,蓝医保·长期医疗险的健康告知宽松友好,符合健康告知即可投保,若部分不符合也可通过智能核保进行在线核保;同时在太平洋健康险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年龄达到65周岁也可申请投保,对于很多中老年来说,其投保宽松度又上了一个台阶,对于日趋老龄化的社会来说更多人群将受益于此。线上健康服务与专家绿色通道全程守护同时,依托中国太保的健康医疗资源与外部合作医疗机构,蓝医保·长期医疗险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线上问诊与体检报告解读医疗服务;对于重疾专案更将全流程跟进各个环节,包括专家预约、专家手术、专家病房等绿色通道,以及专家二次诊疗、住院垫付、院后照护等,确保就医质量的同时全程守护客户健康。针对家庭单用户,还有专属的儿童青春期问题等心理咨询服务,给全家稳稳的保障和贴心的服务。据银保监会最新公布的2021年保险行业数据显示,2021年健康险的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35%。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针对健康的风险管理。日前,中国太保旗下太平洋健康险全新推出蓝医保·长期医疗险,一份确定20年的长期健康守护,为更多用户带来保证续保期间最高800万的健康医疗保障。据了解,蓝医保品牌将聚焦互联网健康险,面对未来人们对健康生活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以及长期化的守护陪伴,不断延伸健康险的价值链,此次20年800万保障长期医疗险的推出,对保障人群的覆盖、以及疾病保障范围的扩大,都将是一次全面升级。一份20年有保证的健康陪伴买健康险最怕因产品停售带来各种突发问题,或者是投保期间身体出现问题——虽然得到理赔,但在次年续保时就要增加保险费、又或者部分责任除外承保甚至直接拒保,蓝医保·长期医疗险的20年续保承诺,让被保险人在疾病高发期也能拥有足够的医疗保障应对潜在的重大风险。在保障期间即使出险理赔或者健康发生问题,甚至产品停售,只要按时履行合同缴纳保费,则不会影响20年的保证续保权益。低额保费撬动800万医疗保障在20年的保证续保期限内,被保险人的累计保额更是高达800万元。这其中包括200万元的一般医疗保险金、200万元涵盖120种特定疾病的医疗保险金、400万元的重大疾病医疗保险金,更有1万元的重大疾病关爱保险金,报销范围包括住院医疗、门诊手术以及住院前后门(急)诊医疗费用等,还有覆盖了当前绝大多数疾病的治疗费用,更能从容应对未来的医疗通胀。不仅如此,如果是3人及以上家庭成员同时购买,每年则可享受5%保费折扣与1万元的共享免赔额;若健康信用分达标,续保时更有高达15%的优惠费率。一家人最低一年不到一千元的保费,即可享受每人每年百万级的医疗健康保障,极大程度降低了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120种重疾的责任保障几乎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需求,像质子重离子精准放疗及院外靶向药等一些针对重度恶性肿瘤的高额支出也都清晰明了地写在保险合同里。投保蓝医保可作为国家医保的有效补充,在意外来临时,可以极大减轻用户经济负担。健康告知宽松,65岁也可申请投保相比市面上的其他长期医疗险,蓝医保·长期医疗险的健康告知宽松友好,符合健康告知即可投保,若部分不符合也可通过智能核保进行在线核保;同时在太平洋健康险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年龄达到65周岁也可申请投保,对于很多中老年来说,其投保宽松度又上了一个台阶,对于日趋老龄化的社会来说更多人群将受益于此。线上健康服务与专家绿色通道全程守护同时,依托中国太保的健康医疗资源与外部合作医疗机构,蓝医保·长期医疗险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线上问诊与体检报告解读医疗服务;对于重疾专案更将全流程跟进各个环节,包括专家预约、专家手术、专家病房等绿色通道,以及专家二次诊疗、住院垫付、院后照护等,确保就医质量的同时全程守护客户健康。针对家庭单用户,还有专属的儿童青春期问题等心理咨询服务,给全家稳稳的保障和贴心的服务。投资者网财经Fri, 29 Apr 2022 02:41:42 GMT《投资者网》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166筷子第一股双枪科技上市后首份年报:营收同比增17% 外贸业务高速增长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1604月28日晚间,筷子第一股双枪科技(001211.SZ)发布上市后首份年报。财务数据显示,双枪科技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9.76亿元,同比增长17%;归母净利润为7029.08万元。得益于持续的产品结构优化、品牌推广和全渠道营销深化,双枪科技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收入实现持续稳健增长。由于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木材、不锈钢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双枪在渠道布局、品类拓展、研发投入、品牌推广上持续加码,尤其是品牌推广费用投入加大,加上国内外疫情的持续影响,导致利润端出现短期下降。双枪科技表示,公司将坚持创新驱动,实施细分赛道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持续推进全渠道深化和品牌建设,借助新营销方式和新渠道通路,进一步扩大市占率,努力将双枪打造成为中国精致餐厨具第一品牌。收入持续稳增 外贸业务增长亮眼双枪科技是一家领先的日用餐厨具生产商和品牌方,致力于日用餐厨具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拥有筷子、砧板、勺铲、签类和其他餐厨具5个大类,超过1000种单品。作为中国筷子第一股,双枪科技营业收入一直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财务数据显示,双枪科技的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9.76亿元,近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17%。筷子、砧板作为双枪的核心产品,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6.28亿元,同比增长3.61%;勺铲及其他餐厨具产品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全年实现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速达到66.19%。细分渠道来看,双枪科技的各销售渠道均实现了良性增长。其中,线上销售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18.57%;线下销售收入7.01亿元,同比增长16.39%。对于日用餐厨具供应商而言,其产品属于终端消费品,完善的营销渠道是企业扩大经营、提升盈利的首要通路。经过20多年的渠道深耕,双枪科技已建立多元化立体式的全渠道销售网络,线上+线下同时发力,不断拓宽渠道护城河。线上渠道方面,双枪科技不断优化运营管理,积极布局淘系、京东、唯品会、等传统电商渠道,逐步拓展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社交电商,以及抖音、快手等兴趣电商,继续保持着筷子、砧板类目的行业领先地位;线下渠道方面,双枪科技与国内主流商超包括大润发、沃尔玛、物美、家乐福、永辉等达成了战略合作,经销商网络也进一步下沉,并在配送访销、社区电商等模式上开展试点。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疫情反复的背景下,零售业整体受到一定冲击,而双枪的商超模式因主动调整经营策略,优化产品结构,增强服务能力,实现逆势增长。定制业务与海底捞、双立人、宜家建立了良好合作,通过聚焦大客户和产品创新, 亦实现了持续增长。分地区来看,得益于国内外市场的持续开拓,双枪科技境内外收入实现双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双枪科技来自境内的收入为8.19亿元,同比增长9.09%;全年来自境外的收入为1.57亿元,同比增速高达88.18%。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双枪科技正加速布局外贸业务。基于国内商超的良好合作,双枪科技借助其全球供应链网络,打入境外市场与美国沃尔玛、英国沃尔玛等全球性商超建立了合作关系。利用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定制化服务能力深耕美国沃尔玛等传统客户的同时,积极开展跨境电商等全球化线上营销的探索。2021年,双枪成立了专业从事日用餐厨具跨境电商业务的子公司--浙江拜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全球化线上营销。通过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定制化服务能力和全球化线上营销,外贸业务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加大研发创新投入 推动差异化发展业绩持续稳健增长的背后,也与双枪科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密不可分。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双枪科技三年的研发投入合计达7241.52万元。2021年,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上升至3174.61万元,同比增长15.67%。以研发创新为驱动,通过多年的技术研发积累,目前双枪科技及下属子公司共计拥有40项发明专利、107项实用新型和131项外观专利,2021年被评为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双枪科技目前拥有多材质包胶工艺、植物纤维注塑工艺、无缝锻造模具工艺、筷子无胶拼接工艺等一系列行业领先水平的工艺技术。公司生产线配有AGV小车、KUKA机器人,能有效节省人力资源,并配有智能仓储系统MES系统,实现物料数据和配送的可视化,提高智能仓储物流的智能化程度。在此基础上,双枪已成功研发出自动激光雕刻机、自动筷子包装机、自动砧板包装机等一系列自动化设备,进一步推进智能化生产。通过技术创新以精湛工艺对竹木材料进行深加工的同时,以设计对产品赋能,推动文化创意与传统餐厨具的深度融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双枪科技设计生产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礼品筷、2010年上海世博会礼品筷、2016年杭州G20峰会礼品筷等创意产品深得市场赞誉。此外,双枪科技还拥有省重点企业研究院、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主要致力于日用餐厨具行业的机器设备自动化、智能化以及数字化的改造,进一步提升自动化加工水平,形成强大的规模化生产能力。目前,双枪科技已建成浙江杭州、庆元、龙泉三大加工生产基地,员工超过1300人,拥有3.20亿双筷子、950万片砧板、900万个勺铲、80亿支签类以及300万个其他餐厨具年产能,加工生产规模处于行业领先。为适应主营产品的多元化、差异化定制需求,公司2021年设立全资子公司龙泉双枪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3,000万件餐厨配件生产基地项目。加强品牌与市场推广nbsp; 打造中国精致餐厨具第一品牌双枪科技注重自主品牌建设,拥有双枪、禾木天香、西子千束、橙意四个主打品牌,针对不同销售渠道、不同消费群体,可以同时满足高、中、低端各个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在上市首年,双枪科技持续加强品牌建设,借筷子第一股之势,力求将双枪品牌与核心筷子品类强关联。2021年度,双枪主要围绕媒体运营推广、品牌信息规范、营销活动组织三方面开展品牌建设工作。除签约明星宝妈胡可作为首席产品推荐官进行宣传推广外,双枪还通过社交媒体,包括公司官网、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渠道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此外,在营销推广上双枪还携手国潮头部IP演绎传统国货,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落地营销活动,促进销售增长。在品牌建设方面,为进一步塑造品牌力,用品牌拉动渠道拓展和产品销售,双枪科技继续加大品宣资源投放,加大市场推广投入。在推广策略方面,全面布局新媒体平台,增加和消费者沟通互动的场景和触点,树立品牌在不同平台上的优质内容和形象。用一双筷子撬动整个餐桌,用一块砧板撬动整个厨房。站在中长期的角度,双枪科技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增加渠道深度、细化销售渠道,重点发力抖音等兴趣电商,以产品创新设计为中心,打造爆款为重点,用多品类优势,逐步实现厨房场景全覆盖,从而达到厨房用品一站式购买,将公司打造成为中国精致餐厨具第一品牌。4月28日晚间,筷子第一股双枪科技(001211.SZ)发布上市后首份年报。财务数据显示,双枪科技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9.76亿元,同比增长17%;归母净利润为7029.08万元。得益于持续的产品结构优化、品牌推广和全渠道营销深化,双枪科技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收入实现持续稳健增长。由于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木材、不锈钢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双枪在渠道布局、品类拓展、研发投入、品牌推广上持续加码,尤其是品牌推广费用投入加大,加上国内外疫情的持续影响,导致利润端出现短期下降。双枪科技表示,公司将坚持创新驱动,实施细分赛道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持续推进全渠道深化和品牌建设,借助新营销方式和新渠道通路,进一步扩大市占率,努力将双枪打造成为中国精致餐厨具第一品牌。收入持续稳增 外贸业务增长亮眼双枪科技是一家领先的日用餐厨具生产商和品牌方,致力于日用餐厨具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拥有筷子、砧板、勺铲、签类和其他餐厨具5个大类,超过1000种单品。作为中国筷子第一股,双枪科技营业收入一直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财务数据显示,双枪科技的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9.76亿元,近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17%。筷子、砧板作为双枪的核心产品,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6.28亿元,同比增长3.61%;勺铲及其他餐厨具产品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全年实现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速达到66.19%。细分渠道来看,双枪科技的各销售渠道均实现了良性增长。其中,线上销售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18.57%;线下销售收入7.01亿元,同比增长16.39%。对于日用餐厨具供应商而言,其产品属于终端消费品,完善的营销渠道是企业扩大经营、提升盈利的首要通路。经过20多年的渠道深耕,双枪科技已建立多元化立体式的全渠道销售网络,线上+线下同时发力,不断拓宽渠道护城河。线上渠道方面,双枪科技不断优化运营管理,积极布局淘系、京东、唯品会、等传统电商渠道,逐步拓展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社交电商,以及抖音、快手等兴趣电商,继续保持着筷子、砧板类目的行业领先地位;线下渠道方面,双枪科技与国内主流商超包括大润发、沃尔玛、物美、家乐福、永辉等达成了战略合作,经销商网络也进一步下沉,并在配送访销、社区电商等模式上开展试点。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疫情反复的背景下,零售业整体受到一定冲击,而双枪的商超模式因主动调整经营策略,优化产品结构,增强服务能力,实现逆势增长。定制业务与海底捞、双立人、宜家建立了良好合作,通过聚焦大客户和产品创新, 亦实现了持续增长。分地区来看,得益于国内外市场的持续开拓,双枪科技境内外收入实现双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双枪科技来自境内的收入为8.19亿元,同比增长9.09%;全年来自境外的收入为1.57亿元,同比增速高达88.18%。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双枪科技正加速布局外贸业务。基于国内商超的良好合作,双枪科技借助其全球供应链网络,打入境外市场与美国沃尔玛、英国沃尔玛等全球性商超建立了合作关系。利用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定制化服务能力深耕美国沃尔玛等传统客户的同时,积极开展跨境电商等全球化线上营销的探索。2021年,双枪成立了专业从事日用餐厨具跨境电商业务的子公司--浙江拜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全球化线上营销。通过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定制化服务能力和全球化线上营销,外贸业务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加大研发创新投入 推动差异化发展业绩持续稳健增长的背后,也与双枪科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密不可分。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双枪科技三年的研发投入合计达7241.52万元。2021年,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上升至3174.61万元,同比增长15.67%。以研发创新为驱动,通过多年的技术研发积累,目前双枪科技及下属子公司共计拥有40项发明专利、107项实用新型和131项外观专利,2021年被评为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双枪科技目前拥有多材质包胶工艺、植物纤维注塑工艺、无缝锻造模具工艺、筷子无胶拼接工艺等一系列行业领先水平的工艺技术。公司生产线配有AGV小车、KUKA机器人,能有效节省人力资源,并配有智能仓储系统MES系统,实现物料数据和配送的可视化,提高智能仓储物流的智能化程度。在此基础上,双枪已成功研发出自动激光雕刻机、自动筷子包装机、自动砧板包装机等一系列自动化设备,进一步推进智能化生产。通过技术创新以精湛工艺对竹木材料进行深加工的同时,以设计对产品赋能,推动文化创意与传统餐厨具的深度融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双枪科技设计生产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礼品筷、2010年上海世博会礼品筷、2016年杭州G20峰会礼品筷等创意产品深得市场赞誉。此外,双枪科技还拥有省重点企业研究院、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主要致力于日用餐厨具行业的机器设备自动化、智能化以及数字化的改造,进一步提升自动化加工水平,形成强大的规模化生产能力。目前,双枪科技已建成浙江杭州、庆元、龙泉三大加工生产基地,员工超过1300人,拥有3.20亿双筷子、950万片砧板、900万个勺铲、80亿支签类以及300万个其他餐厨具年产能,加工生产规模处于行业领先。为适应主营产品的多元化、差异化定制需求,公司2021年设立全资子公司龙泉双枪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3,000万件餐厨配件生产基地项目。加强品牌与市场推广nbsp; 打造中国精致餐厨具第一品牌双枪科技注重自主品牌建设,拥有双枪、禾木天香、西子千束、橙意四个主打品牌,针对不同销售渠道、不同消费群体,可以同时满足高、中、低端各个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在上市首年,双枪科技持续加强品牌建设,借筷子第一股之势,力求将双枪品牌与核心筷子品类强关联。2021年度,双枪主要围绕媒体运营推广、品牌信息规范、营销活动组织三方面开展品牌建设工作。除签约明星宝妈胡可作为首席产品推荐官进行宣传推广外,双枪还通过社交媒体,包括公司官网、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渠道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此外,在营销推广上双枪还携手国潮头部IP演绎传统国货,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落地营销活动,促进销售增长。在品牌建设方面,为进一步塑造品牌力,用品牌拉动渠道拓展和产品销售,双枪科技继续加大品宣资源投放,加大市场推广投入。在推广策略方面,全面布局新媒体平台,增加和消费者沟通互动的场景和触点,树立品牌在不同平台上的优质内容和形象。用一双筷子撬动整个餐桌,用一块砧板撬动整个厨房。站在中长期的角度,双枪科技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增加渠道深度、细化销售渠道,重点发力抖音等兴趣电商,以产品创新设计为中心,打造爆款为重点,用多品类优势,逐步实现厨房场景全覆盖,从而达到厨房用品一站式购买,将公司打造成为中国精致餐厨具第一品牌。投资者网财经Fri, 29 Apr 2022 01:25:10 GMT《投资者网》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160海外营收增速45% 昆仑万维是如何做到独占海外先机的?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157《投资者网》孙先锋编辑 吴悦这家另辟蹊径的跨国互联网公司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新领地——海外市场。4月28日,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平台出海企业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仑万维,300418.SZ)披露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昆仑万维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48.5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47亿元。其中,海外市场贡献七成营收,达到34.28亿元,同比增长45%。截至2021年底,公司的业务遍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月活跃用户近4.5亿,海外市场收入贡献达70%,并预计于2022年进一步提升至约80%。据了解,过去几年,昆仑万维沉淀了大量成功的中国互联网商业模式,积累了成熟的数据分析、产品开发运营及用户洞察能力,作为中国第一批出海的互联网企业快速切入海外市场,为全球用户带去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了基于海外信息分发平台Opera、海外社交娱乐平台StarX、全球移动游戏平台Ark Games、休闲娱乐平台闲徕互娱和科技股权投资五大业务板块。在过去的2021年,公司完成了Opera和StarX的并购后,在海外的业务实力迈上了新台阶,具备较强的穿越经济周期的长期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能力。昆仑万维在2021年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11.7亿人民币,同比2020年调整前经营性净现金流增加62%,进入新的高速成长阶段。过去中国企业出海喜欢平移国内的成功产品,结果则是成功率非常低。昆仑万维总经理方汉表示,因为企业想干什么,和用户想要什么完全是两回事,所以我们在海外的运营思路是从下往上,从用户需求开始。同时,我们也不太担心有竞争对手,因为这块领域巨头根本看不上。如今,这块被国内互联网大厂忽视的海外市场,正成为昆仑万维高速增长的新领地。这本质上是中国的互联网能力溢出到海外,并摸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海外打法。独占海外先机2015年,昆仑万维以一家游戏公司的身份在A股成功上市。7年过去,相较上市之初,昆仑万维一边收购优质资产,一边开发自研,在全球南征北战,完成了从一家游戏公司向跨国互联网平台公司的转型,资产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擅长在全球寻找优秀标的的昆仑万维集团创始人周亚辉不仅仅是在出海领域创业成功的典范,也是一把投资好手。上市之后,他在科技、医疗、金融、电商、社交等各个行业都有所涉猎,且往往能在项目早期慧眼独具,看到埋没在沙子里的金块。2021年4月并表的音频社交平台Star Group(现更名为StarX)就是周亚辉带领团队成功孵化的公司之一。得益于前瞻性的出海战略布局,公司海外业务逐步进入收获阶段。年报显示,对照相同口径的存续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达到34.28亿元,同比增长45%,今年该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在2021年将Opera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后,昆仑万维进一步夯实全球化业务布局的基础。Opera在第三方浏览器行业保持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并不断丰富产品矩阵,实现从浏览器向信息分发平台、UGC平台的转型发展,并将业务拓展至更多国际市场。根据Opera 2021年第四季度报告显示,其平均月活跃用户近3.6亿,并在拉美及北美地区分别实现35%及22%的快速用户增长。截至报告期末,Opera GX(PC+移动端)月活跃用户已突破1400万,较上年同期增长100%。Opera元宇宙项目月活跃用户体量达到约100万,游戏社区平台GXC自2021年四季度上线以来,发布游戏已超过1000款,增长迅猛。随着游戏开发门槛的降低,以及游戏发布体验的提升,越来越多开发者将加入社区,进一步强化UGC生态的正向循环。报告期内,StarX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稳固东南亚及中东等核心市场的基础上,持续向人口大国及高ARPU值地区扩张,现已相继进入拉丁美洲及欧洲部分国家。截至报告期末,StarMaker累计注册用户约2.4亿,在全球82个国家的音乐/音频类下载榜单排名前五,其中26个国家排名第一。2021年,公司完成了全球移动游戏平台Ark Games的战略升级。Ark Games在东南亚地区上线全新自研MMORPG游戏《The Legend of Neverland》(中文名《梦幻岛传说》,原名《圣境之塔》),并取得良好反响。该游戏已于2022年第一季度在中国港澳台地区上线,后续将陆续在中国大陆和欧美地区上线,中国大陆地区将由巨量引擎独家代理发行。与五年前相比,昆仑万维收入及利润规模均显著增长。营业收入从24.25亿元增长至48.5亿元,归母净利润从5.31亿元增长至15.47亿元。公司收入来源也更加丰富多元,整体收入结构更为均衡。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昆仑万维社交娱乐、广告、搜索及游戏等各项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分别为43.7%、20.17%、16.22%及16.04%。同时,过去五年,随着公司的持续发展壮大,以及优质资产的不断注入,公司资产规模与质量显著提升。截至2021年末,昆仑万维资产总规模达到178.99亿元,较五年前增长近两倍。归属母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达103.81亿元,较五年前增长超过两倍。公司表示,过去五年,昆仑万维在业务的丰富程度与发展空间、财务盈利能力以及资产质量上都有了显著提升,现已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年报提到,昆仑万维通过多年来在海外市场的持续深耕,目前业务已经覆盖包括社交、娱乐、UGC、信息分发及游戏在内的多个领域,同时通过集团层面的资源整合,促进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作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平台出海企业,目前公司旗下业务遍及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未来又将如何继续保持住其独占海外市场的先机?公司鼓励自下而上的创新,不论肤色、地域、国别,我们都期望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创造出改变世界的产品。方汉如是说。以用户体验筑牢海外壁垒昆仑万维面向全球范围内的用户,如何使众口难调变成众口相适?这就让其在研发上做到面面俱到,保证每一个用户都能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其中,真金白银的砸钱搞研发是必需品。过去的两年中,昆仑万维花在研发的投入高达到11亿元。年报显示,2021年的研发费用5.96亿元。以低端机型适配技术研发为例,这些地区的用户所使用移动终端的设备参差不齐,有上万种机型,但如何让不同机型的手机都能让用户唱歌好听,这是一个难题。同时,也是昆仑万维通过研发抢占海外市场的典型案例。StarMaker对海外上万款手机型号、安卓和iOS数百个版本进行底层适配,从而优化唱歌的基础体验。然而海外手机型号多、配置繁杂,加上环境音不同,在线K歌时降噪成为刚需。为解决智能降噪不损失人声的问题,StarMaker研发了AI降噪技术,通过反复学习环境音和不同音质DSP(数字信号处理),大大提高用户歌曲的人声识别度。团队用了几年时间,攻克了这一难题。方汉说。在这个过程中,StarMaker也积累了全球领先的歌曲人声消除技术。当我们回看过去很多优秀公司从无到有的经历,能总结出一个定律——理想的业务模式,在于每一笔投入都能在更长时间里形成良性循环。事实上,昆仑万维也证实了这一点:低端机适配技术作为业务全球化推进的基础技术保障之一,不仅帮助产品更快速的提升在全球各市场的渗透率,同时,工程师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积累的音频技术,又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新一轮技术延伸与创新的基础。例如,在音频技术上迭代创新的小语种人工智能翻译。全世界有几百种语言,其中使用人数过亿的语言不超过10门。有上百门语言的使用者仅在千万和百万量级。对于使用这些语言的族群来说,人口的不足导致了他们的文化娱乐产品量不足,而且一些族群里文盲比重也很高,这些人看不懂文字,只能去费力听英文或者中文的内容。方汉说。昆仑万维希望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文化缺失的难题。我们用人工智能技术,把主流语种的优秀内容,通过机器自动翻译、自动朗读来生成适合小语种人群听的音频内容。我们认为这是个对小语种族群来说非常有意义的产品,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大的蓝海。方汉说。这一功能目前已在测试之中,预计很快就可以和全球用户见面。这样业务——技术——业务的良性循环并非孤例。据方汉介绍,StarMaker的技术团队还有一个足以匹敌阿尔法GO对围棋的冲击的创新业务——使用人工智能来自动生成歌曲和歌词。每个歌手都希望拥有自己的专属歌曲和歌词,但目前在全世界创作优质歌曲和歌词的成本是非常高的。通过人工智能,我们可以把成本降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方汉说。这对于个人音乐创作者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对于辅助创作很有价值。由此可看出,昆仑万维在研发上的巨额投入,不仅仅是换来市场效益的考量,更多是社会责任感的使然。不论是为小语种人群朗读文学作品,还是为囊中羞涩的个人音乐创作者生成歌曲,这些都是能让更多地发展中国家用户体验到互联网基础服务。实际上,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用户和海外用户也反哺到了昆仑万维的铁粉群中,从而又垒高其海外市场的壁垒——目前,全球累计月活跃用户近4.5亿,拉动海外营收同比增长45%。根据DataReportal发布的《Digital 2022》报告显示,过去十年,全球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稳定增长,复合年增长率达到8.5%。截至2022年初,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达到49.5亿人,占全球人口总量的62.5%。其中,全球社交媒体用户规模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达到46.2亿人,占总人口的58.4%;在部分东南亚、拉丁美洲及非洲国家和地区,其社交媒体用户规模相对总人口占比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未来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些地区恰恰又是昆仑万维铁粉的大本营之一。同时,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海外市场,昆仑万维坚持本土化运营。目前,昆仑万维 4000 多名员工,其中 1000 多名外籍员工。比如,本地国家经理多由当地人士担任,凡牵扯到需要协调资源的业务或职能线,如技术、运营、人力资源等都采取双向汇报机制。当地设 HRBP(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分别向本地国家经理和总部 HR 负责人汇报。而产品线,则独立总部汇报。他们学会为当地员工设计和中国员工不同但类似的上升通道,且在职级管理上,所有子公司都打通,原来员工职级是从1到13级,现在压缩到只有5级体系。从客服人员往上走,需求会直接打通到业务老大。从一线到 CEO,只允许有三层。这一贴近海外市场的管理架构,拉近了与用户距离的同时,又能灵活地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显然,以满足全球用户体验为导向的研发和管理架构,不仅让昆仑万维独占了海外市场先机,又能为其提供可持续的增长极。(思维财经出品)■ 《投资者网》孙先锋编辑 吴悦这家另辟蹊径的跨国互联网公司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新领地——海外市场。4月28日,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平台出海企业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仑万维,300418.SZ)披露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昆仑万维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48.5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47亿元。其中,海外市场贡献七成营收,达到34.28亿元,同比增长45%。截至2021年底,公司的业务遍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月活跃用户近4.5亿,海外市场收入贡献达70%,并预计于2022年进一步提升至约80%。据了解,过去几年,昆仑万维沉淀了大量成功的中国互联网商业模式,积累了成熟的数据分析、产品开发运营及用户洞察能力,作为中国第一批出海的互联网企业快速切入海外市场,为全球用户带去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了基于海外信息分发平台Opera、海外社交娱乐平台StarX、全球移动游戏平台Ark Games、休闲娱乐平台闲徕互娱和科技股权投资五大业务板块。在过去的2021年,公司完成了Opera和StarX的并购后,在海外的业务实力迈上了新台阶,具备较强的穿越经济周期的长期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能力。昆仑万维在2021年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11.7亿人民币,同比2020年调整前经营性净现金流增加62%,进入新的高速成长阶段。过去中国企业出海喜欢平移国内的成功产品,结果则是成功率非常低。昆仑万维总经理方汉表示,因为企业想干什么,和用户想要什么完全是两回事,所以我们在海外的运营思路是从下往上,从用户需求开始。同时,我们也不太担心有竞争对手,因为这块领域巨头根本看不上。如今,这块被国内互联网大厂忽视的海外市场,正成为昆仑万维高速增长的新领地。这本质上是中国的互联网能力溢出到海外,并摸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海外打法。独占海外先机2015年,昆仑万维以一家游戏公司的身份在A股成功上市。7年过去,相较上市之初,昆仑万维一边收购优质资产,一边开发自研,在全球南征北战,完成了从一家游戏公司向跨国互联网平台公司的转型,资产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擅长在全球寻找优秀标的的昆仑万维集团创始人周亚辉不仅仅是在出海领域创业成功的典范,也是一把投资好手。上市之后,他在科技、医疗、金融、电商、社交等各个行业都有所涉猎,且往往能在项目早期慧眼独具,看到埋没在沙子里的金块。2021年4月并表的音频社交平台Star Group(现更名为StarX)就是周亚辉带领团队成功孵化的公司之一。得益于前瞻性的出海战略布局,公司海外业务逐步进入收获阶段。年报显示,对照相同口径的存续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达到34.28亿元,同比增长45%,今年该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在2021年将Opera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后,昆仑万维进一步夯实全球化业务布局的基础。Opera在第三方浏览器行业保持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并不断丰富产品矩阵,实现从浏览器向信息分发平台、UGC平台的转型发展,并将业务拓展至更多国际市场。根据Opera 2021年第四季度报告显示,其平均月活跃用户近3.6亿,并在拉美及北美地区分别实现35%及22%的快速用户增长。截至报告期末,Opera GX(PC+移动端)月活跃用户已突破1400万,较上年同期增长100%。Opera元宇宙项目月活跃用户体量达到约100万,游戏社区平台GXC自2021年四季度上线以来,发布游戏已超过1000款,增长迅猛。随着游戏开发门槛的降低,以及游戏发布体验的提升,越来越多开发者将加入社区,进一步强化UGC生态的正向循环。报告期内,StarX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稳固东南亚及中东等核心市场的基础上,持续向人口大国及高ARPU值地区扩张,现已相继进入拉丁美洲及欧洲部分国家。截至报告期末,StarMaker累计注册用户约2.4亿,在全球82个国家的音乐/音频类下载榜单排名前五,其中26个国家排名第一。2021年,公司完成了全球移动游戏平台Ark Games的战略升级。Ark Games在东南亚地区上线全新自研MMORPG游戏《The Legend of Neverland》(中文名《梦幻岛传说》,原名《圣境之塔》),并取得良好反响。该游戏已于2022年第一季度在中国港澳台地区上线,后续将陆续在中国大陆和欧美地区上线,中国大陆地区将由巨量引擎独家代理发行。与五年前相比,昆仑万维收入及利润规模均显著增长。营业收入从24.25亿元增长至48.5亿元,归母净利润从5.31亿元增长至15.47亿元。公司收入来源也更加丰富多元,整体收入结构更为均衡。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昆仑万维社交娱乐、广告、搜索及游戏等各项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分别为43.7%、20.17%、16.22%及16.04%。同时,过去五年,随着公司的持续发展壮大,以及优质资产的不断注入,公司资产规模与质量显著提升。截至2021年末,昆仑万维资产总规模达到178.99亿元,较五年前增长近两倍。归属母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达103.81亿元,较五年前增长超过两倍。公司表示,过去五年,昆仑万维在业务的丰富程度与发展空间、财务盈利能力以及资产质量上都有了显著提升,现已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年报提到,昆仑万维通过多年来在海外市场的持续深耕,目前业务已经覆盖包括社交、娱乐、UGC、信息分发及游戏在内的多个领域,同时通过集团层面的资源整合,促进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作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平台出海企业,目前公司旗下业务遍及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未来又将如何继续保持住其独占海外市场的先机?公司鼓励自下而上的创新,不论肤色、地域、国别,我们都期望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创造出改变世界的产品。方汉如是说。以用户体验筑牢海外壁垒昆仑万维面向全球范围内的用户,如何使众口难调变成众口相适?这就让其在研发上做到面面俱到,保证每一个用户都能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其中,真金白银的砸钱搞研发是必需品。过去的两年中,昆仑万维花在研发的投入高达到11亿元。年报显示,2021年的研发费用5.96亿元。以低端机型适配技术研发为例,这些地区的用户所使用移动终端的设备参差不齐,有上万种机型,但如何让不同机型的手机都能让用户唱歌好听,这是一个难题。同时,也是昆仑万维通过研发抢占海外市场的典型案例。StarMaker对海外上万款手机型号、安卓和iOS数百个版本进行底层适配,从而优化唱歌的基础体验。然而海外手机型号多、配置繁杂,加上环境音不同,在线K歌时降噪成为刚需。为解决智能降噪不损失人声的问题,StarMaker研发了AI降噪技术,通过反复学习环境音和不同音质DSP(数字信号处理),大大提高用户歌曲的人声识别度。团队用了几年时间,攻克了这一难题。方汉说。在这个过程中,StarMaker也积累了全球领先的歌曲人声消除技术。当我们回看过去很多优秀公司从无到有的经历,能总结出一个定律——理想的业务模式,在于每一笔投入都能在更长时间里形成良性循环。事实上,昆仑万维也证实了这一点:低端机适配技术作为业务全球化推进的基础技术保障之一,不仅帮助产品更快速的提升在全球各市场的渗透率,同时,工程师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积累的音频技术,又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新一轮技术延伸与创新的基础。例如,在音频技术上迭代创新的小语种人工智能翻译。全世界有几百种语言,其中使用人数过亿的语言不超过10门。有上百门语言的使用者仅在千万和百万量级。对于使用这些语言的族群来说,人口的不足导致了他们的文化娱乐产品量不足,而且一些族群里文盲比重也很高,这些人看不懂文字,只能去费力听英文或者中文的内容。方汉说。昆仑万维希望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文化缺失的难题。我们用人工智能技术,把主流语种的优秀内容,通过机器自动翻译、自动朗读来生成适合小语种人群听的音频内容。我们认为这是个对小语种族群来说非常有意义的产品,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大的蓝海。方汉说。这一功能目前已在测试之中,预计很快就可以和全球用户见面。这样业务——技术——业务的良性循环并非孤例。据方汉介绍,StarMaker的技术团队还有一个足以匹敌阿尔法GO对围棋的冲击的创新业务——使用人工智能来自动生成歌曲和歌词。每个歌手都希望拥有自己的专属歌曲和歌词,但目前在全世界创作优质歌曲和歌词的成本是非常高的。通过人工智能,我们可以把成本降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方汉说。这对于个人音乐创作者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对于辅助创作很有价值。由此可看出,昆仑万维在研发上的巨额投入,不仅仅是换来市场效益的考量,更多是社会责任感的使然。不论是为小语种人群朗读文学作品,还是为囊中羞涩的个人音乐创作者生成歌曲,这些都是能让更多地发展中国家用户体验到互联网基础服务。实际上,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用户和海外用户也反哺到了昆仑万维的铁粉群中,从而又垒高其海外市场的壁垒——目前,全球累计月活跃用户近4.5亿,拉动海外营收同比增长45%。根据DataReportal发布的《Digital 2022》报告显示,过去十年,全球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稳定增长,复合年增长率达到8.5%。截至2022年初,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达到49.5亿人,占全球人口总量的62.5%。其中,全球社交媒体用户规模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达到46.2亿人,占总人口的58.4%;在部分东南亚、拉丁美洲及非洲国家和地区,其社交媒体用户规模相对总人口占比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未来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些地区恰恰又是昆仑万维铁粉的大本营之一。同时,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海外市场,昆仑万维坚持本土化运营。目前,昆仑万维 4000 多名员工,其中 1000 多名外籍员工。比如,本地国家经理多由当地人士担任,凡牵扯到需要协调资源的业务或职能线,如技术、运营、人力资源等都采取双向汇报机制。当地设 HRBP(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分别向本地国家经理和总部 HR 负责人汇报。而产品线,则独立总部汇报。他们学会为当地员工设计和中国员工不同但类似的上升通道,且在职级管理上,所有子公司都打通,原来员工职级是从1到13级,现在压缩到只有5级体系。从客服人员往上走,需求会直接打通到业务老大。从一线到 CEO,只允许有三层。这一贴近海外市场的管理架构,拉近了与用户距离的同时,又能灵活地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显然,以满足全球用户体验为导向的研发和管理架构,不仅让昆仑万维独占了海外市场先机,又能为其提供可持续的增长极。(思维财经出品)■ 投资者网 财经 Thu, 28 Apr 2022 23:53:26 GMT 《投资者网》孙先锋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157 上海家化披露一季报:净利润同比增17.81%,经营质量稳中有进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155上海家化(600315.SH)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公告,实现营业收入21.17亿元,毛利率同比增长1.57个百分点,最终实现净利润1.99亿元,同比增长17.81%4月28日晚间,上海家化(600315.SH)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公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17亿元;毛利率同比增长1.57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1.66个百分点,最终实现净利润1.99亿元,同比增长17.81%,扣非净利润2.12亿元,为近23个季度最高值;经营性现金流5.5亿元,为单季度历史最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显示,今年一季度,化妆品行业零售总额整体增长1.8%,但3月期间下降了6.3%。作为国内少数多品牌、多品类布局的美妆日化企业,面对化妆品行业整体下滑和上海疫情两大不利因素,上海家化一季度仍持续贯彻123经营方针,并克服公司特渠调整和直播超头缺失的影响,持续不断优化业务结构,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业绩保持稳中有进,经营质量持续提升。nbsp;品牌创新:持续打造爆品 提升核心价值品牌创新方面,公司一季度仍聚焦头部SKU,升级消费者洞察方法论,通过全域多维度洞察驱动研发,主力品牌推出诸多新品;同时,持续加强打造品牌核心价值,对重点新品进行爆款打造,并通过口碑营销拉动爆品增长。产品创新方面,玉泽推出大分子白金盾防晒新品,抓住针对皮肤屏障受损,敏感肌、脆弱肌人群市场的防晒品类需求,开辟大分子防晒细分品类赛道,并在天猫小黑盒活动当日,玉泽天猫旗舰店跻身天猫美容护肤行业第三,大分子防晒单品排名天猫防晒品第一;佰草集则延续了将中国经典成分和现代科技、功效成分结合的品牌基因,焕耀升级了新七白系列,专为中国女性肌肤提供抗糖匀亮,焕白透亮持久安心的升级新体验。启初与儿童皮肤领域的权威——北京儿童医院、马琳医生深度合作,推出 启初婴儿多维舒缓常护霜+特护霜 ,并提出周期性1+1 护理概念。萃取青蒿活性成分,运用Prolipid恒护技术解决新生儿高频周期性皮肤问题;典萃的酵母精华喷雾也在同期全新上市。营销创新方面,各品牌联动多平台、代言人、热门IP持续输出品牌核心价值。一季度,佰草集联合抖音、新华网、ELLE打造新国潮品牌价值和形象,新太极系列也继续保持口碑爆款的市场地位;佰草集,玉泽,美加净三大品牌联合快手推出《她力量》主题IP活动,借助女性自信的意识崛起,强化了品牌理念,在春节期间引起话题热议,跻身快手热搜榜前十;六神则通过联合代言人品牌活动、持续加强电商运营和线下扩大铺货,率先开启产品种草的口碑铺垫,将花露水多场景、多功效的卖点以创意化的内容传递,获得了超过3000万的曝光量和超过100万的互动量,一季度内品牌实现营收双位数增长,并在电商主力渠道的GMV获得近100%增长。nbsp;渠道进阶:多平台精细化管理 nbsp;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今年一季度,公司渠道受到疫情、特渠调整、直播超头缺失三大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上海本土企业,自2月份开始就开始受到了疫情影响,3月末影响程度加深,线下乃至线上业务都受到不同程度冲击。一方面,线下门店停业居家,传统CS、百货、屈臣氏关店率近30%;另一方面,3月初开始全国多地散发式疫情造成疫区物流受限,快递延迟影响了消费者体验,导致退货率提升营收下降。而3月末上海临近地区的几个仓库分别处于封闭或者半封闭状态,又导致电商无法发货,线下渠道出现部分断货的状态。线下渠道方面,疫情背景之下,公司扎实和多元化的渠道布局发挥出积极的抗风险作用。报告期内,商超渠道仍保持增长态势,新零售业务同比增长近30%,销售占比超10%,公司还积极通过商用渠道、社区团购和跨境渠道消化销售障碍,一季度期间,商用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201%、社区团购销售额同比增长170%、跨境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71%。线上渠道方面,公司自去年年底起主动调整渠道策略和结构,以抵御特渠调整和超头缺失带来的不利影响,用精细化运营策略推动电商多平台布局,逐步降低对单模式单打法的依赖,并提升自播业务占比和运营能力。报告期内,剔除超头因素,家化电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13%,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平台GMV均获得大幅度提升,玉泽、佰草集、高夫等品牌加速布局兴趣电商。同时,公司也在自播体系建设方面加快步伐,报告期内,公司自播GMV同比增长615%,占整体电商比例超16%,部分品牌超30%,内化直播间扩充至8个,主播人数增长24%,自播时长达6315小时。以三八大促举例,该促销活动期间,自播GMV同比增长365%,其中佰草集和玉泽天猫旗舰店的自播时长达114小时,GMV同比增长超过380%。另一方面,公司达播矩阵也已初步建立,报告期内,达人成功上坑数同比提升了150%+,平均坑产也翻倍,可以说无论是在达播的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上了一个台阶,达人体系初步建成,进入不断完善和扩充阶段。nbsp;多维举措抗疫 业务有望全面复苏面对当前诸多外部环境的困难,公司多维度开展应对举措,以降低疫情对于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二季度期间,品牌方面,公司拟将继续通过重点活动、强IP联动、口碑营销、爆款打造等方式推动品牌价值提升,并积极调整营销节奏,与渠道承接产品销售的能力恢复状况同步响应和推进,同时品牌将积极参与和支持抗疫工作,践行品牌的社会责任。渠道方面,线上团队主动与消费者进行一对一沟通,争取更多理解支持,并积极响应防疫政策,配合隔离防护安排,积极尝试探索家庭环境开展直播;在线下,商超、屈臣氏加大到家平台推广力度,社区团购、云店、到家平台增加防疫产品组套页面活动设计,并通过经销商、业务团队、促销团队在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平台进行传播,百货团队积极通过会员微信、云商城进行会员推广。同时,公司已为经销商提前备货,确保在疫情影响物流运作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断货。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政府对疫情的有效管理,工厂、仓储、物流的复工复产,特渠业务的逐步转型,电商618线上营销的积极布局,公司将力争实现今年的业绩目标。除了企业自身的应对举措,公司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疫情期间,通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上海市红十字会、宋庆龄基金会和瑞金医院、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青年志愿者捐赠了逾两百万元的清洁卫生和护肤产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保障,并送去慰问和关爱。nbsp;百年匠心,尽善致美。迎难而上,共克时艰。未来,上海家化仍将继续围绕123经营方针砥砺前行,以尽善之心追求至美的产品和服务,为消费者、员工、股东和社会创造最大价值,积极承担和践行企业应尽的责任,致力于成为中国美妆日化行业领导者,并将中国美带给全世界。 上海家化(600315.SH)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公告,实现营业收入21.17亿元,毛利率同比增长1.57个百分点,最终实现净利润1.99亿元,同比增长17.81%4月28日晚间,上海家化(600315.SH)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公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17亿元;毛利率同比增长1.57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1.66个百分点,最终实现净利润1.99亿元,同比增长17.81%,扣非净利润2.12亿元,为近23个季度最高值;经营性现金流5.5亿元,为单季度历史最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显示,今年一季度,化妆品行业零售总额整体增长1.8%,但3月期间下降了6.3%。作为国内少数多品牌、多品类布局的美妆日化企业,面对化妆品行业整体下滑和上海疫情两大不利因素,上海家化一季度仍持续贯彻123经营方针,并克服公司特渠调整和直播超头缺失的影响,持续不断优化业务结构,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业绩保持稳中有进,经营质量持续提升。nbsp;品牌创新:持续打造爆品 提升核心价值品牌创新方面,公司一季度仍聚焦头部SKU,升级消费者洞察方法论,通过全域多维度洞察驱动研发,主力品牌推出诸多新品;同时,持续加强打造品牌核心价值,对重点新品进行爆款打造,并通过口碑营销拉动爆品增长。产品创新方面,玉泽推出大分子白金盾防晒新品,抓住针对皮肤屏障受损,敏感肌、脆弱肌人群市场的防晒品类需求,开辟大分子防晒细分品类赛道,并在天猫小黑盒活动当日,玉泽天猫旗舰店跻身天猫美容护肤行业第三,大分子防晒单品排名天猫防晒品第一;佰草集则延续了将中国经典成分和现代科技、功效成分结合的品牌基因,焕耀升级了新七白系列,专为中国女性肌肤提供抗糖匀亮,焕白透亮持久安心的升级新体验。启初与儿童皮肤领域的权威——北京儿童医院、马琳医生深度合作,推出 启初婴儿多维舒缓常护霜+特护霜 ,并提出周期性1+1 护理概念。萃取青蒿活性成分,运用Prolipid恒护技术解决新生儿高频周期性皮肤问题;典萃的酵母精华喷雾也在同期全新上市。营销创新方面,各品牌联动多平台、代言人、热门IP持续输出品牌核心价值。一季度,佰草集联合抖音、新华网、ELLE打造新国潮品牌价值和形象,新太极系列也继续保持口碑爆款的市场地位;佰草集,玉泽,美加净三大品牌联合快手推出《她力量》主题IP活动,借助女性自信的意识崛起,强化了品牌理念,在春节期间引起话题热议,跻身快手热搜榜前十;六神则通过联合代言人品牌活动、持续加强电商运营和线下扩大铺货,率先开启产品种草的口碑铺垫,将花露水多场景、多功效的卖点以创意化的内容传递,获得了超过3000万的曝光量和超过100万的互动量,一季度内品牌实现营收双位数增长,并在电商主力渠道的GMV获得近100%增长。nbsp;渠道进阶:多平台精细化管理 nbsp;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今年一季度,公司渠道受到疫情、特渠调整、直播超头缺失三大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上海本土企业,自2月份开始就开始受到了疫情影响,3月末影响程度加深,线下乃至线上业务都受到不同程度冲击。一方面,线下门店停业居家,传统CS、百货、屈臣氏关店率近30%;另一方面,3月初开始全国多地散发式疫情造成疫区物流受限,快递延迟影响了消费者体验,导致退货率提升营收下降。而3月末上海临近地区的几个仓库分别处于封闭或者半封闭状态,又导致电商无法发货,线下渠道出现部分断货的状态。线下渠道方面,疫情背景之下,公司扎实和多元化的渠道布局发挥出积极的抗风险作用。报告期内,商超渠道仍保持增长态势,新零售业务同比增长近30%,销售占比超10%,公司还积极通过商用渠道、社区团购和跨境渠道消化销售障碍,一季度期间,商用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201%、社区团购销售额同比增长170%、跨境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71%。线上渠道方面,公司自去年年底起主动调整渠道策略和结构,以抵御特渠调整和超头缺失带来的不利影响,用精细化运营策略推动电商多平台布局,逐步降低对单模式单打法的依赖,并提升自播业务占比和运营能力。报告期内,剔除超头因素,家化电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13%,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平台GMV均获得大幅度提升,玉泽、佰草集、高夫等品牌加速布局兴趣电商。同时,公司也在自播体系建设方面加快步伐,报告期内,公司自播GMV同比增长615%,占整体电商比例超16%,部分品牌超30%,内化直播间扩充至8个,主播人数增长24%,自播时长达6315小时。以三八大促举例,该促销活动期间,自播GMV同比增长365%,其中佰草集和玉泽天猫旗舰店的自播时长达114小时,GMV同比增长超过380%。另一方面,公司达播矩阵也已初步建立,报告期内,达人成功上坑数同比提升了150%+,平均坑产也翻倍,可以说无论是在达播的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上了一个台阶,达人体系初步建成,进入不断完善和扩充阶段。nbsp;多维举措抗疫 业务有望全面复苏面对当前诸多外部环境的困难,公司多维度开展应对举措,以降低疫情对于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二季度期间,品牌方面,公司拟将继续通过重点活动、强IP联动、口碑营销、爆款打造等方式推动品牌价值提升,并积极调整营销节奏,与渠道承接产品销售的能力恢复状况同步响应和推进,同时品牌将积极参与和支持抗疫工作,践行品牌的社会责任。渠道方面,线上团队主动与消费者进行一对一沟通,争取更多理解支持,并积极响应防疫政策,配合隔离防护安排,积极尝试探索家庭环境开展直播;在线下,商超、屈臣氏加大到家平台推广力度,社区团购、云店、到家平台增加防疫产品组套页面活动设计,并通过经销商、业务团队、促销团队在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平台进行传播,百货团队积极通过会员微信、云商城进行会员推广。同时,公司已为经销商提前备货,确保在疫情影响物流运作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断货。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政府对疫情的有效管理,工厂、仓储、物流的复工复产,特渠业务的逐步转型,电商618线上营销的积极布局,公司将力争实现今年的业绩目标。除了企业自身的应对举措,公司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疫情期间,通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上海市红十字会、宋庆龄基金会和瑞金医院、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青年志愿者捐赠了逾两百万元的清洁卫生和护肤产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保障,并送去慰问和关爱。nbsp;百年匠心,尽善致美。迎难而上,共克时艰。未来,上海家化仍将继续围绕123经营方针砥砺前行,以尽善之心追求至美的产品和服务,为消费者、员工、股东和社会创造最大价值,积极承担和践行企业应尽的责任,致力于成为中国美妆日化行业领导者,并将中国美带给全世界。 投资者网 财经 Thu, 28 Apr 2022 22:25:01 GMT 投资者网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155
互联网小常识:当DHCP服务器负责多个网段的IP地址分配时,使用如下原则:如果收到不是从DHCP中继发来的”DHCP 发现”消息,会选择收到“DHCP 发现”消息的子网所处的网段分配IP地址;否则会选择转发“DHCP 发现”消息的DHCP中继所处子网的网段(即有中继就分配中继所在网段)。
互联网小常识:RIP是一种分布式、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一个计算题:路由信息协议的工作过程:初始化的路由器只包含所有与该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的路由,其它均为0;更新和维护:路由表建立以后,各路由器会周期地向外广播其路由表的内容。当一个路由器收到路由表内容时就与在自己的路由表中寻找,如果没有就将该路由项加上与该路由器的跳数,加入自己的路由表中,如果有则比较,取较小者。
互联网小常识:VLAN通常用VLAN ID和VLAN name表示。VLAN ID为12位0-1005为标准范围,1025-4096为扩展范围,其中1-1000为以太网VLAN ID.1002-1005为FDDI和Toke Ring的VLAN ID.VLAN name为32个字符表示,可以是字母和数字。缺省为VLAN00xxx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