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特性(移动互联网技术专业学什么)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8-14

移动互联网特性(移动互联网技术专业学什么)

 

互联网小常识:局域网提供高数据传输速率10Mbps-10Gbps,低误码率的高质量数据传输环境。

导读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具有泛在性、跨界性、强交互性,教师要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转化到借助网络、技术、工具以及APP 等移动互联网新型资源,开展以学为主的系统化教学设计。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副校长丁书林将与您分享: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应具备的主要能力。干货!为爱学习、乐分享的你点赞!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设计能力

文 / 丁书林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进入了移动互联时代。从国际范围来看,世界各国都高度关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给教育的变化与挑战,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已成为共识。同时,世界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将他们作为全面推动变革的力量,要求教师向专业化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6 年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转变》指出,当前教育格局正在发生剧变,其规模可以同19 世纪出现的传统工业革命前教育模式向工厂模式的历史性过渡相提并论,且对互联网环境下的知识、教育、学校等进行了重新定义。

尽管如此,该报告也指出,学校、教师将长期存在,并会拥有新的职能。我国教育部2014 年正式颁布《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划分为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两个层次。教师在不断提升信息素养与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拥有正确的学习观、教学观以及学校发展观,积极探索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新形态。拥有良好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础。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教学设计也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开发等。尽管不同的专家学者对其下过不同的定义,但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方法与步骤,对教学过程和结果作出评价等流程作为其操作程序,是基本的共识。进入移动互联网环境后,由于面临技术和环境的重大改变,以教师教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日益被以学生学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取代,学与教的互动、反馈—修正的不断循环,使得教学设计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动态性。网络学习环境、技术工具、资源类型、学习时空、知识建构、问题解决、思维能力等,构成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教学设计必须思考的复杂学习系统。

因此,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中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求,适切地选择网络和技术工具,确定教学策略、方法、步骤,并对教学过程和结果作出评价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我们可以用图1 概括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学设计的主要流程。

图1  移动互联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以学习者为中心应贯彻教学设计的始终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学习的基本特征

1. 学习的泛在性。学习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发生。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学习者一方面可以及时获得需要的任何学习资源,因而使得概念性、事实性的知识获得快速简便,教师在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迅速降低。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与评价。教师只有深刻理解学习的泛在性,教学设计才能真正面向学习的全过程。

2. 学习的跨界性。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呈现出跨空间、跨平台、跨学科等特征。首先,教室之间是相互联通的,教室与校园之间、教室与社会之间,也在发生着知识、信息、资源的即时交换。传统意义的课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课前、课中、课后不再截然分割。课堂中也不再只包含教师当堂教授的内容,而是在讲授、交流、谈论、协作等过程中获得全时空的学习资源并提取学习数据。随着混合式学习的实践与深入,学习平台和社交平台的使用会更加充分。学生将处在一个完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在实体学习空间、虚拟学习空间以及具有交互与评价反馈功能的动态资源空间完成学习,从而在跨空间与跨平台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主导的学习、自我监测的学习。

3. 学习的强交互性。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亲密。由于人机、人与网络交互的即时性,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给予个性化指导,从而真正地从知识的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协作者。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学习环境的强交互性,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难点,也是重要的突破点。

学习者特征分析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基础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关键要在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是在数字化环境下一对一的学习,学生学习的内容、进度、方法等可以因人而异。因此,对学生的基本特征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学习者的年龄与个性特征分析,主要是考虑到可能影响学习者的心理、生理、社会性以及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差异与特征。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对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分析成为了可能。传统意义的预习,教师对是否发生了学习行为是很难判断的。当数据记载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情况时,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乃至重新设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因此,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在基于学习者分析的基础上,要不断地调整、修正,以至发生二次、三次备课的情况。此外,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很多学生可以更加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想法,这也为学习者的基本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路径。

学习者的初始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信息素养分析中,除了要分析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工具、网络等使用水平以外,加强对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尤其是网络环境中道德与法制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

帮助学生深度学习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支持深度学习的发生,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学习的重要特性,也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重要表现。深度学习最早由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 和Roger Saljo 于1976 年在《学习的本质区别:学习的结果与过程》一书中提出。与孤立记忆和非批判性接受知识的浅层学习不同,它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灵活、熟练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机的可视化功能与处理能力能够有力地支持深度学习。于是,学习环境对深度学习的影响、技术支持下的深度学习、虚拟环境下的虚拟学习等成为21 世纪教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深度学习为教师提供了利用技术了解学情的保障。在传统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并提出核心是备学生。但由于缺少技术手段的支撑,我们并不能准确掌握每一位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学习态度与风格等。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通过数据收集、网络交互、习题作答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与记忆、理解等低阶思维相关的知识数量、清晰度以及组织结构,从而为帮助学生进入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的训练奠定基础。通过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与水平,从而对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等有所了解,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在技术支持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中,对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教师都应考虑如何充分发挥技术为学习赋能这一属性,让技术的工具属性和功能实现都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开展教学设计应具备的能力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但永远不能忽视教师在其中的有效教学设计。经典的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的缩写,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理论,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指明了方向。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教师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教学设计,应当具备以下能力。

将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设计与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设计主要从知识和认知过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这主要是基于教的视角的思考。我们知道,美国学者布鲁姆将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反省认知性知识四大类。前三者属于教材内容,反省认知性知识则是关于认知的知识,包括可以用于不同任务的一般策略的知识、策略运用的条件的知识和策略运用有效性程度的知识和自我认识的知识。布鲁姆还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态度领域三大目标。在认知领域,又将认知过程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维度。于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通常对知识点的分析会应用如下表格(见表1)。

表1   知识维度与认知过程维度分析表

知识维度与认知过程维度更多关心的是学什么的问题,而融入移动互联学习环境,我们更应关心的是在哪学和怎么学的问题。

首先,学习情境的设计需要考虑在线学习与混合式学习的学习方式。在线学习绝不是简单的PPT与教案搬家,而是在一个虚拟的空间内发生真实的学习,是一个可以实现自主、协作、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其次,移动互联学习环境为学生不仅提供了大量静态的学习资源,如网站、题库、媒体资源等,还提供了大量动态的、具有管理评价功能的资源,如各类学习APP、教学软件等。教师应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思维与学习空间。

再次,移动互联环境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在线或离线工具,包括QQ、微信等交流工具,也包括直播、思维导图等学习工具。它们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更为学生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以任意步调、任意方式地学习提供了可能。

熟练掌握技术工具与解决教学问题适配的能力

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技术对学习方式变革会产生影响,继而改变教学设计的思路与内容还远远不够,更需要教师熟悉乃至熟练掌握技术工具的各种功能,以便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设计,突破重难点。我们从平板电脑教学过程中应用的一些技术功能来作一简要分析。

首先,在课堂内,我们可以应用平板电脑的基本功能,如管理、展示、标注、回放、反馈、存储、书写、绘图、拍照上传、重点凸显等,同时也会用到网络共享、实时交互、评测统计等较高级功能。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不能简单地在教学过程中列出使用平板电脑,而是要具体到功能表述,即运用这样的功能究竟要解决什么样的学习与教学问题,包括学生在合作学习、项目学习中,如何将平板电脑的各种功能适配。

其次,在课堂外,学生可以应用平板电脑接收教师发放的作业,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通过平板电脑的记录与存储功能得以保存。教师既可以通过错题本将个别学生的学习问题保存下来,也可以通过对全班乃至几个年级的错题数据分析,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测,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设计。久而久之,就为学校积累了大量有效实用的学习行为数据。

再次,在使用平板电脑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泛在化的学习,包括上网搜索资源、使用有关学习APP、应用二维码、学习教师制作的微视频,等等。教师不仅要了解这些资源的内容,这些资源的管理和评价功能的使用,还应掌握微视频与二维码制作的技能。掌握这些泛在性学习工具的功能,有利于教师调整学习资源,重新做好学习者与学习内容分析,调整并做好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

持续学习、勇于挑战自我的能力

做好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仅靠教师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人类已经进入创建新的学习方式的新时代,学习环境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已经非常清晰,这要求教师既要持续地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又要持续地学习技术与工具的应用。

首先,应当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移动互联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既要遵循建构主义、支架理论、元认知理论等最近几十年影响教学发展的理论,也要充分研习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学习元理论、联结理论等。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学习其他教师开展的实践。这样,既可以从他人的成功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也可以从他人的失败中发现自己需要回避的问题。

其次,应当坚持技术与工具的学习与应用。包括技术工具、资源、方法等方面的学习,只有在教学中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才能熟练应用技术,深刻理解理论及其应用。

互联网小常识:网络系统分层设计的好处是可以方便地分配与规划带宽,有利于均衡负荷,提高网络效率。根据实际经验总结:层次之间上联带宽与下一级带宽之比一般在1:20.

再次,应当坚持教学设计的训练与操作。由于教师已经习惯传统的教案与学案的撰写,起初会不习惯新的教学设计方式,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技术不仅具有工具属性,还有着环境属性、管理属性、评价属性以及资源属性,这会导致教师的教学设计往往不能完全择其要领。但只要坚持训练与操作,教师就能够较为熟练地将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中。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站在了未来教育的大门口。教师将不再只是研究教,更多的是要研究学,教师会越来越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辅助者,学生学习的架构师与编辑师。本文只是简要论述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框架原则,还没有进入到教学活动、策略、评价等具体环节,也需要在实践中与教师们共同探索,不断总结反思。总之,用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做好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应对学习方式变革的有效之路。

参考文献:

[1] 谢幼如, 尹睿. 网络教学设计与评价[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安德森. 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杜娟,等. 促进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3(10).

[4] 赵勇. 基于网络资源的研究型教学设计模式[J]. 现代教育管理,2012(12).

[5] 高越飞,等. 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构建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1).

丁书林

「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第1期」

您的期待就是我们的目标!《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因你更精彩!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QQ群:246982773

尊重原创,支持好文

识别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 | 丁书林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副校长

文章责编 | 付惠云

投稿请联系 010-56086251

推荐阅读

点击关键词,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创刊寄语|创刊词:拥抱数字化教学的春天|任友群:数字化胜任力|张景中院士|我与互联网同步进化|全国数字化教学研讨会|黎加厚:优秀教师的七个习惯|周群:打通互联网与教学融合最后一公里面向高质量STEM的鸢尾花教育模式在全球化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从翻转课堂到移动学习电子书包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互联网环境下的语文项目学习|课程统计中的阅读设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培养习惯 加强管理 规范评价李海东:信息技术与数学教材融合基于在线课堂的师生协同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 论坛 /

9月20日太原   名额有限   报名电话:13718757586(徐广会老师)

互联网小常识:IEEE802.11定义了两种类型的设备,无线结点和无线接入点,工作在2.4GHZ的ISM波段内。速度为1Mbps,2Mbps。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