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现金在手 除了手机小米的自动驾驶能胜一筹吗?
原定于12月1日发布的小米13系列及MIUI 14,推迟到12月11日发布。小米“十三香”,真的来了!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称小米13为“性能王者”,“堪比电竞手机、搭载第二代骁龙8、内存和闪存迎三年来最大升级。”
小米“十三香”究竟香不香,且等各位用完再说,但米粉们“心已动”,京东上已有70多万人预约了“十三香”。
2022年第三季度,小米集团总收入705亿元,其中,智能手机收入就占60.3%。如今,除了手机,小米的棋盘里有了更多的棋子:自动驾驶技术、芯片、仿生机器人等。
在这位爱穿白衬衣、破洞牛仔裤的小米当家人心里,“小米的科技生态理念是更好为人服务,更紧密连接人和万物。”创业12年,棋至中盘,小米这盘棋又会怎么下呢?
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王翔日前在一场会议上对包括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记者在内的诸位说:“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小米有超过1000亿元的现金储备,能让我们心无旁骛,更灵活地投入,也更大胆地投入。”
灵活和大胆的度如何把握,我们还不得而知,但王翔描绘了未来小米的蓝图:小米的技术图谱是不断扩张的,从智能手机开始,然后做到可穿戴,又发展到智能家居,再到智能制造、智能电动车以及仿生机器人,这些领域是相互交叉、互相支持的。2022年至2026年,预计小米的研发投入会超过1000亿元。
“小米有超过5亿的手机用户,在互联网上有超过4亿多可连接的器件,很多关键技术可以互联互通。小米的理想是,让全球每一个消费者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王翔试图用数据来表明小米作为科技公司的优势。
雷军有30年的职业生涯,他创办小米也有12年了。在他的带领下,小米连续四年上榜《财富》世界500强,位列第266位。
2022年12月9日,受小米“十三香”即将发布等因素影响,小米集团的股价涨幅为3.99%,报11.48港元。
北京市朝阳区奥运村一位手机店店长告诉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记者,如果追求性价比,那么选择小米手机完全不用纠结。如果预算稍微高一些,华为Mate系列和P系列值得拥有。苹果手机适合对系统体验有较高要求、预算充足的用户,保值率是行业第一。
根据Canalys数据,2022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在全球52个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三,市占率为13.6%。
赛迪顾问数字经济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周君对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记者表示,在市场方面,小米在全球多市场进行本地化成熟运营,使得主力市场地位持续领先,新兴市场稳步开拓。在技术方面,小米坚持技术为本,加强手机影像技术、折叠屏及互联互通领域的技术研发,以科技创新带动产品力提升,使得小米高端产品获市场认可。在价格方面,小米智能手机硬件水平具有一定优势,整体性价比较高。
周君对比了华为、苹果、荣耀、vivo等智能手机的技术和实力,“华为和苹果手机的自研能力更强,华为的鸿蒙系统和iOS系统各具特色,而小米手机相比苹果和华为手机在这方面能力较弱,荣耀和vivo手机在市场占有率上表现依然抢眼,对小米手机销量产生一定影响。”
米粉们纷纷在网上发贴:“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希望MIUI发挥出硬件能力”“MIUI这次剑指明确,就是给系统减重,如果这步棋走好了,再回国产系统巅峰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小米虽然喊出对标苹果,要看系统是否还会卡顿,希望能把骁龙的热量压下去,但谈超越可能还要很长一段时间。”一位互联网企业人士说。
“坚持手机业务仍是小米当前最大的基本盘。”周君谈到小米的发展方向:小米应聚焦智能手机产品质量,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坚持商业模式向全球发力的布局思路,大力拓展新兴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周君也称,小米要强化智能科技生态布局,用好小米生态,坚持“手机× AIoT战略”,推动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智能大家电等多类产品的互联互通,逐步完善小米智能生态,持续构建全场景智能体验,提供更加丰富的多场景智能产品。
小米和华为就跟上了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时代(2010-2020年),但智能手机行业已告别高增长时代,业界认为,智能电动汽车和云计算时代(2020-2030年)已然来临。
2022年8月,小米首次公布了首个自动驾驶路面测试的实拍视频。“小米自动驾驶技术第一期规划140辆测试车,陆续在全国测试,目标是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雷军如此说。
但对于小米投入巨大资源进军智能汽车行业,质疑声一直不断,“是为了转型还是名声?”“研发进度并不理想”
王翔把汽车行业称为“百年赛道”,“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汽车工业的内核将从机械工业向信息工业、消费电子转变。电动汽车会变成铁人三项的商业模式,未来汽车方面的收入会由硬件、软件和各类汽车的服务共同组成。”
电动汽车或智能网联车刚刚起步。“作为新进入者,小米的硬件研发能力和互联网软件结合的能力很强,对推动未来智能网联车发展会有帮助,AI技术、影像技术都可以在智能网联车里得到好的应用,来支撑智能网联车,把它做得更智能、更方便。”王翔对此寄予了期望。
记者查阅财报,小米布局自动驾驶领域中长期产业链,已投资10余家自动驾驶领域上下游企业,涉及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核心传感器、核心执行器以及域等方向,相关投资的金额超过20亿元。
除了自动驾驶技术,小米2022年还推出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由小米机器人实验室自研完成,可感知人类情绪,视觉敏锐,对真实世界三维虚拟重建,并实现双足运动姿态平衡。
雷军说:“2021年小米研发投入132亿元,自2017年以来复合增长率达到39.7%,2022年预计研发投入170亿元。”
小米研发方面的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记者表示,截至2021年底,小米已建立涉及12大领域、98项细分领域的技术图谱,涵盖智能手机、智能制造、软件和算法、智能汽车、机器人、电商、金融等各类小米研发和应用的技术。
“我们的大目标不会变,要让小米成为全球工程师向往的圣地,让所有大胆的创新、疯狂的想法都能在小米得到实现。”上述负责人说道。
“人形机器人和智能汽车均是软件技术与硬件设备的集成,不仅与小米产品理念契合,未来业务发展空间也巨大。”周君看好这两个领域的前景。
周君称,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小米已开启全栈自研,未来将需要突破多元化场景,实现商用落地。在智能汽车领域,小米已在传感器、芯片、算法、仿真、高精地图等自动驾驶全栈技术作出部署,提升自身自动驾驶力量。
特斯拉自动驾驶功能(FSD Beta)向北美付费车主开放。博世投资1.5亿元在上海建智能车研发中心。百度第六代无人车将搭载一径科技新一代补盲激光雷达。黑芝麻智能成为中兴通讯首家自动驾驶芯片合作伙伴。华为云发布全球汽车产业云基础设施布局。
12月1日,奔驰无人驾驶自动泊车获批,技术由奔驰和博世共同研发,是世界首个L4级高度自动化无人驾驶泊车正式获批投入商业运营。
华为云还联合长城汽车、比亚迪等数10家自动驾驶产业伙伴发起“共创自动驾驶开放产业链行动倡议”。
自动驾驶赛道行业分析师于晓强对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记者表示,从自动驾驶市场来看,有机会在2025年这个时间节点走向成熟。这里的“成熟”主要指两个维度:商业化落地程度、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度。
回顾2022年,美国、欧洲都推出了利好自动驾驶发展的政策法规。12月5日,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将从2023年2月1日起施行。今后有需求的企业可在浦东新区开展车内全无人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商业化运营等。
“自动驾驶技术层面在加速成熟。”于晓强分析,目前特斯拉的FSD在加速渗透进入市场,有16万用户应用FSD,特斯拉希望在2022年底前向所有付费客户推送FSD,当然这还有一定的难度。在城市NOH方面也进入打擂台阶段,华为、小鹏、毫末智行等多家厂商入场推出了解决方案。
而在商业化层面,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规模化落地故事贯穿全年,主要厂商开始围绕落地城市、运营方式、体验感受等维度讲差异化故事。“相信到2023年,Robotaxi的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于晓强说。
大众等传统车企通过资本等方式加速推进汽车智能化进程,大众投资了地平线,比亚迪、华为也“跑步进场”,冲击特斯拉与蔚小理原有优势。
“未来一年到两年,可以预期市场将进一步实现洗牌,一些战略不够清晰、商业模式不够健康的公司将会倒下。”于晓强说,实现自动驾驶,纯技术层面的挑战会变得越来越小,更多需要在政策监管、商业模式上进行拓展和推进。
推进商业化没有捷径可走,企业要在已有的如Robotaxi、城市NOH、园区自动驾驶、末端配送等层面大胆尝试,能助力客户降本增效,实现商业层面“赚钱”,不仅要活下去,还要活得好。
百度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记者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带来的生态迭代将创造全新机遇。无人车出行服务的普及,将创造新的万亿规模的移动出行服务市场。
他们把无人驾驶比作人工智能和汽车科技的“珠穆朗玛峰”,其技术革新会对汽车产业价值链产生深远影响,提升交通安全、减少交通拥堵、降低碳排放。
智能网联汽车正强势崛起,无论是特斯拉、大众、奔驰,还是小米、百度、比亚迪,都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