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我的未来不是梦
在不久前发布中报时,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谈到,为了深化电信体制改革,中国移动担负着最大的责任,包括TD建设、农村信息化,以及铁通的整合等等。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国移动管理层已经开了很多次会议,决心一方面通过节约用电、削减管理费用等方式改变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新网络、新业务发展的力度。
随着运营新格局的形成,移动通信市场上,中国移动第一次将面临强大的、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对中移动而言,无论是TD建网还是增值业务拓展,都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冲出起跑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而由于非对称管制带来的种种不确定性,又让中国移动保持现有发展态势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对于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而言,中国移动都是不容忽视的。”在不久前结束的互联网大会上,国内一位知名企业的市场总监向《通信产业报》记者表示。此时,中国移动副总裁鲁向东正在台上表示,中国移动虽然在移动电话的规模上很大,但是真正进入互联网的时间很短,中国移动在互联网领域里面仍然是一个新兵。
当一只大象闯入了森林,虽然它并不知道已有道路在哪里,却并不妨碍它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中国移动就是这样一只“大象”,对于中国移动“触网”,国内互联网业界都有一种对中国移动来“抢地盘”的担忧。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曾经做过一个对比:美国最大的电信公司at&t的市值2400亿美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Google的市值超过1570亿美元,两者之比是1.6:1;而中国最大的电信公司中国移动,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市值是60亿美元,两者之比达到32:1,其中高下立现。千橡集团董事长陈一舟在接受《通信产业报》采访时表示,面对中国移动的进入,互联网更多的选择成为一只“刺猬”,保护好自己的领地。
另一方面,中国移动话音业务收入占其总收入的75%。业内人士分析,在如今以语音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下,中国移动虽然仍能够至少维持5年的较高速的增长,但5年之后如果盈利模式没有变化的话,则必然陷入滞胀甚至衰退,发展增值业务势在必行。
以飞信为开端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创新仅仅是中国移动的小试牛刀,由于3G网络的部署,有线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将加快,对于运营商而言,这是布局移动互联网的最佳时机。借助于同QQ互联互通,飞信用户快速增长,目前已经超过MSN,成为手机IM领域的“榜眼”。
随后139邮箱更是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略的一次全面出击,借助于之前进入黑莓对于PushMail概念的推广,139邮箱显然是中国移动占据未来商务人士市场的桥头堡。中国移动139手机邮箱已经拥有2000万注册用户。
曾经业务停滞不前的百宝箱与手机音乐下载平台同样被中国移动推上了前台,在今年7月,中国移动向众多SP发布了百宝箱的“限量令”,力图用精品策略打造百宝箱。随后推出的手机网游平台更是表明中国移动为3G布局的心思,毕竟网游在PC上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还有借着北京奥运东风重新披挂上阵的手机音乐下载平台12530,奥运主题曲《我和你》在短短十几天里超过1000万的下载量已经说明了其推广的成功。假以时日,百度MP3曾经的辉煌也许就将被12530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复制。
在中国移动看来,国际知名运营商都已经纷纷加大在移动信息化业务上的投入,在沃达丰、T-Mobile、BT这三家国际知名运营商中,中国移动不难找到可以去效仿的成熟服务模式,如沃达丰的电子邮件、移动办公,T-Mobile的跨国企业管理系统,BT的面向大型/中小型企业的综合信息化平台。在中国移动内,拒绝在3G时代沦为“通道”的口号早已提出,而与此对应的则是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探索。
实际上,中国移动也许会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突破企业集团用户的范畴,将自己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个人市场。在近期,中国移动先后实现飞信、139邮箱与社区类网站mSpaces、社交网站“139社区”结合,已经说明了其未来的行动方向。
重组之后,中国移动对于TD-SCDMA的态度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可以说,中国移动的未来发展命运已经与中国3G标准的命运牢牢绑定。TD本身的技术能力、社会各界提供的运营环境,以及向更高技术标准演进的成败与否,决定着中国移动的未来发展状况。
在第一期TD试验网中,截止到8月24日,网上的用户共17.5万户,测试用户10.4万户。据记者从中国移动了解,从10城市试验网的网络运行来看,TD-SCDMA的网络运行正常,但是也有问题,比如说设备故障率偏高,目前正在对这些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网络优化。
实际上,TD试验网发现的最大问题是发生在终端方面。一方面手机价格明显偏高,另一方面TD-SCDMA在手机方面还是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如在品种方面、质量方面和性能方面,有些厂家在质量方面还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连3G到2G的自动切换都达不到,确实影响了使用。
据了解,中国移动已经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在TD二期招标中,大幅增加了终端招标的入围厂商,同时扩大TD应用的范围,实现38个城市的覆盖。第二期TD建网还吸取了国际上建设3G网络的经验,与现有的2G网络共用业务平台,支撑网,核心系统,因为已经建设了一个很好的核心网,这样有利于网络融合与平滑切换。
目前TD发展最大的困难就是网络建设中的基站部署问题,比如一期TD建网的8个城市中,发展最差的也许就是北京。因为北京有太多的特殊的机关、单位,甚至连小区基站也进不去,这就造成了网络质量较差,这些问题在其他省市,往往靠政府的强力主导,都较好地解决,中国移动目前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另外,资深电信评论人付亮认为,近期有关部门出台的“资源共享”要求,对中国移动TD建网也是利好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资委近日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以相当严格的条款要求运营商之间加强路杆、基站铁塔等电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付亮认为,基础设施开放,中国移动也是资源共享的受益者。中国电信在南方、中国联通在北方,在固网、宽带建设等方面也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根据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通知精神,中国移动利用竞争对手已有的路杆、铁塔等资源,竞争对手也不能阻止。这样,此前竞争对手由于多年固网建设形成的路杆优势,在部分领域由于基站铁塔选址等形成的局部网络覆盖优势,也将向中国移动开放。中国移动得以低成本解决数据传输和这些区域的站址问题。
其实,对中国移动更为重要的事情,是推动TD技术的平滑演进。在不久前的一次会议上,中移动总裁王建宙强调,向LTE演进是全球化的趋势,而且各方面都在积极推进。中国移动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提出了TD-LTE的方案,已经得到了3GPP的支持。TD-LTE已经成为国家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实际上,如今中国移动建设TD,已经与若干年前国外运营商做3G完全不一样了,那时候没有人知道今后如何发展,而如今在很多环节上,中国移动已经知道随后将如何演进,可以节省很大的建设与研发成本。据了解,中国移动已要求厂商提供的TD-SCDMA设备,充分考虑到今后向TD-LTE演进,只要更换一部分元器件,软件升级就可以实现,最大程度地保护现有的投资,这些内容已经被写进招标的标书。
在2008年5月24日三部委公布的《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中,专门提及“配套政策措施”:针对重组后新的市场架构,将在一定时期内采取必要的非对称管制措施,促使行业格局向均衡发展,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制。
9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天津、深圳两地的通信管理局下达了关于“携号转网”试点的相关文件,要求于今年10月份在两地开展试行工作,并称如果该政策试点成功,或将明年在全国推行。
9月底,一项被称为“联通单向网间携号漫游”的新政策在坊间流传甚广。所谓“单向”就是指中移动不可以对等使用中国联通已有的网络,而联通则可以使用移动的接入网。有传言说,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决定在11月开始实施这一新政策,但目前尚未见到正式文件下发。如果新政实施,意味着联通一夜之间拉平了与移动之间在网络覆盖上的巨大差距。
10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按照这一通知,中国电信可以与中移动站址共享,在移动的铁塔上挂上自己的无线发射设备。业内众人皆知,目前中移动站址布局已经相当完善。无需为移动网络耗费大量的时间重新选址建铁塔,电信为其全业务运营赢得了宝贵的竞争时间。
陆续出台的这些政策大大削减了中移动网络的优势,使得三大电信运营商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实现了同样的网络覆盖,中移动在网络覆盖方面的巨大优势一夜之间不复存在。不难看出,政府急于实施不对称管制,以平衡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覆盖程度,促进三家电信运营商从技术之争转向业务、服务之争。
面对这些巨大的压力,中国移动研究院产业市场所研究员柳晓莹十分乐观,她认为,国际上非对称管制的经验十分丰富,以携号转网为例,事实上,在大多数地区实施带号转网前夕,运营商们都颇为担心,但是从以往各国和地区的经验来看,似乎没有太多的迹象表明带号转网政策会直接导致用户离网率的剧增或是运营商收入的减少。
失去了网络覆盖的优势,柳晓莹指出,移动仍然具备其他电信和新联通目前无法赶超的强大优势。如品牌优势:移动网络个人品牌优势占优,尤其是动感地带品牌;渠道优势:强大的专营代销渠道,遍布农村的末梢渠道;客户规模优势:强大的规模和网络效应,能够充分调动社会影响因素加强对用户选择的影响;资金优势:相对新电信和新联通而言,移动资金优势比较明显,虽然最近在资本市场上,移动股票的表现并不太好,不过移动之前的资金积累还是比较充足的,资金优势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为移动带来较为显著的成本优势;组织结构优势:此次重组,组织架构变动最小的当数移动,能够有利于公司政策的实施和执行力的保障。“移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移动和无线优势,在学习国外运营商先进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找好自己的定位,打造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移动来说,这场非对称管制何时可以结束?北京邮电大学专事研究反垄断法的肖毅敏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不对称管制政策应随市场发展情况的变化加以不断的调整。当参与竞争的电信企业基本势均力敌时,所谓的不对称管制也就丧失其存在的必要性了。“由于缺乏与不对称管制相关的市场界定、检查和效果评估体系,不对称管制的负面作用值得担心。随着我国电信改革的深入和电信竞争格局的变化,重新审视不对称管制政策,构建科学合理的市场竞争监管、评估体系已十分迫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