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畅信息田文育:移动信息化之路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11-30

天畅信息田文育:移动信息化之路

  2013年3月14日,“2013年中国CIO论坛--北京行暨中国信息化领导力与CIO调研报告的发布会”活动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行,会议上来自业界的信息化专家学者和各行业CIO、以及厂商代表们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信息化发展大计,以及CIO角色的发展与变化转型。本次论坛分为上午的“2013中国CIO论坛主论坛”以及下午的“云计算分论坛”和“

  天畅信息副总经理田文育做了关于《移动信息化之路》的主题演讲,全球的企业CIO们正在将移动性视为企业收入的重要助推器和接触客户的首要渠道,将在 未来一年继续大量投资移动技术。以下为演讲实录:

  非常感谢大家今天下午有这个时间跟大家做交流。实际上我们今天讲移动信息化这个话题很大,我今天主要把这个话题放小一点,放在企业来看。今天很多是CIO,有面对企业内部的,有面对企业外部的,我们一般会把它分成两种,一个是B2B的,一个是B2C的,我今天更偏重于讲B2B的。

  2013年CIO关注的十大趋势,这是我从美国的一个专栏记者那拿到的,10个关注的趋势有深度的移动依赖、云技术等10个。10个里面有4个跟移动相关,包括移动依赖、软件开发的变化、企业应用商店和完全整合。这4个怎么样具体跟移动有关系呢?我会在后面的演讲里会讲到。我今天主要是分四块来来讲。第一块我们看看审时度势,移动信息化是不是雷声大雨点小还是说怎么样的情况,我里面我向易观这样的咨询公司学习了一下。

  第二块我们要看一下在整个企业做移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实际上是有一定的方和整个节奏的,所以我把它分成了轻重缓急。第三,我们在看移动信息化在整个过程中一定会跟业务、跟技术相结合的地方来看,会碰到哪些问题,我们来看它的需求跟挑战是怎么样的。最后作为做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手上有哪些武器。移动信息化过程跟原来的过程有一些不一样,有延续也有新的模式。最后我们讲的运筹帷幄以后希望可以决胜千里,决胜千里有两个意义,一个是移动是游走在周边、千里之外,另外移动信息化建设希望在深度的意义上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

  我这里放了过去的10年,其实是我理解的10年,我是2003年开始从传统的IT建设行业转入到移动信息化行业的。我们看到从2003年到2013年整整十年过去有哪些变化?基础的我们看到是硬件的从功能机、半智能机到现在的智能设备,像Google出了眼睛、苹果又出手表我不知道将来的智能会怎么样的,所以我定义成了智能设备而不是智能手机。有可能将来稀奇古怪的东西都会有。我想看将来能不能报纸是可以像一只笔一样拉开,两年前在谈这个话题现在是有了,因为我们现在可以弯曲折叠的薄膜屏幕。所以可以看到。

  [page] 网络今年最大的热点是可以发4G的牌照,这对CIO的选择是有一些考量的。我们知道中国在鼓吹TD的时候,国外有WCDMA和CDMA2000。目前好像看起来是WCDMA好一点,但LTE发布的时候会有两家用TD。03年我们做的第一个项目是为物流公司做了一个短信平台,很多物流和快递出去的时候都会收到短消息说你的货物已经收到了,这个平台一直在用。逐渐地我们发现,短信已经不够用了开始用web,web不够用的时候就用Java,现在又出来一个混合开发,hybrid,应用方面也会看到更多是创新性的应用,最早是通知、浏览,有一段时间曾经在两年前一提到移动应用就是移动办公,实际上现在来讲整个移动应用的外延已经扩了很多很多,有些应用不是简单的延伸,已经开始对本的业务产生了性的变化。2013年我们看到实际上是整个移动应用我认为是一触即发的状态。我是在公司里面是负责产品的研发的,但是我的销售总监告诉我说,今年3月份他手上客户的需求量已经超过了去年的一年,这个不仅仅是雷声大,雨点也大。

  有一些数据我重点提一下,智能终端的发货量已经超过了PC。第二,随着整个移动的特性向便携、实时地理位置的功能的增加,我们的整个应用模式和人的受众也会越来越多。这里面实际上数据跟大数据是有关系的,思科有一个报告现在也是属于大数据的时代。这是美国的一个报告,现在38%的电子邮件打开里面不是在PC上面。这是埃森哲的报告,在中国有53%的CIO认为移动化是今后两年最主要的任务之一。还有CIO表示移动总结到最后是开源和节流移动化是最大的开源的武器。

  我自己在这个行业里有10年了,理论是不敢多说的,但在实战中我碰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移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是有一定的方法和一定的节奏的。我把它定为轻重缓急,首先是轻与重的关系。早上听到了微创新的概念,我觉得非常好,我是非常支持这个概念的。移动实际上是一个创新,创新一定会有一些风险,所以我们看到在一些大的企业和大的系统进行创新的时候都是会从简单的地方入手,我们不要指望一下子把盘子做得太大,逐渐地把业务模块和功能模块做起来。在创新实施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移动,把原来的信息化做一个简单的延伸,我非常反对把OA从信息化移到手机端。现在CRM是完全围绕着移动走的,怎么走出去抓住客户的重要信息实时反馈,这个业务模式和原来的CRM的模式相比有性的变化。中午的时候我跟几位CIO聊过,中石化的老先生跟我讲,任何一个创新都会动到人和利益,所以在移动创新的过程中希望得到高层的支持,而不是底下为了完成某个项目而推动它,这样的实施效果恩是不一样的。第二,技术的角度我们希望做到前轻后重,希望在手机端在iPad端的应用是相对比较轻的,大部分的业务的逻辑跟业务相关的接口都是放在后面的。因为本身移动端的变化非常大,而且由于分散的一些特性,如果前端做一些很重要的东西的时候,做升级、变化都会带来巨大的风险。所以我们希望把关键的点从终端移到后台去实现,后移充分发挥后台移动统一化的特点,前端是轻薄、标准化。

  缓与急,有些东西很急,有些东西需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有一个词叫敏捷模式,开会都站着开,敏捷我们看到的是快速,但敏捷还有一个环节是允许试错。原来我们是敏捷去做了,但都是很零碎的,没有一个大的框架和技术来做。所以我们来想一个大的框架和技术的时候是要很慎重地想,所以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说看看平台是什么样的、看看框架是什么样的。创新的过程中,时间就是一个成本,我们说创新要快但创新是尾创新的,以前我们说调研三个月、实施三个月、推广三个月、评估三个月一年就过去了。我自己做项目,项目团队和经理跟我汇报的时候都是三个月,然后是迭代。现在IT的时间原来是以年为单位的,现在是以季度为单位的。另外一个是灰度发布,这个词发明得也不错。我把这个东西拿过来是因为我非常喜欢看到一篇微信的报道就是AB test的报告。我做过一个案子是全国有1.2万台的设备在企业内部使用,如果你对1.2万的设备同时升级和变革的时候,如果你的版本有问题实际上是巨大的风险。所以我们基本上是按照AB两个版本走,先小的范围做试点,一部分一部分地替代,这就叫灰度发布。

  我们看企业移动信息化的应用场景,我没有做过一些系统的理论的研究,基本上是从客户那把它总结出来,基本上我们有这样的产品一个是走出去,所以为什么说不是简单的延伸,我们看到销售也好、服务也好流动到外面的一定是走出去的,走出去意味着什么?我拿银行为例,我们以前的银行是坐在柜台里等着你上门我要办什么业务。现在我们银行作为现代服务业要走出去、要上门提供服务。这是完全是一个新的变动。走出去我们可以看到有CRM、SFA,有很多很多种,业务模式就出来了。第二种是我们以前讲的最传统的办公,就是碎片利用。但实际上现在除了碎片利用之外还有很重要的是学习。现在所有的在职的人员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怎么样去利用这个碎片的时间学习、跟踪、考试。第三个是的数据采集,这个在快速消费行业和连锁行业非常容易使用。这是企业用很灵敏地判断在市场上的一些信息的情况。原来都是老的方式或者是未来总结的方式,现在可以一手就拿到。最后是推送,其实这个可以参考杂志我自己非常喜欢像时尚、车这种,但公司里面的很多东西业务的报告、内参都是可以推动下去的。我做过的企业是做人力资源服务的,有20万企业在服务,怎么样去服务他们?怎么样统一口径宣传政策?通过这种方式。

  后面还是埃森哲的报告,关于具体的移动技术的能力,第一个是改善状况及第二个是数据的采集。iPad出来的时候有很多人送iPad给客户,做自己的产品介绍。最后一个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通过移动设备怎么样进行交流,这是真正的创新。企业在移动信息化上有这样的场景和应用需求,困难在哪里?第一是怎么样应对技术的变化。基本上iOS买过半年就要升级,手机买过三个月或者是四个月就有一批新的旗舰机就出来了。作为IT人员来讲是非常痛苦的过程,我们希望是说这个东西是保持稳定而不变化的,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第二,对CIO来讲信息的安全一定是首要的考虑,移动能够给我们带来便携,但便携与安全永远是相对的。第三,怎么样跟原来的系统做对接。因为很多系统都是用了很多年,它可能原来是没有考虑移动化这一块,怎么样延伸过去、对接过去,所以现在有一个概念就是移动的potal。我们认为一些用得着的东西,第一是统计地考量把碎片化的东西整合成一个整体。第二,原来很多封闭的环境包括延伸的开发、怎么把它能够做到很快速的移植,第三是原生开发的工具如何快速地过渡到现在的基于混合开发模式上的。我特意把推送两个字拿出来,推送的模式完全改变了原来的应用的模式,我们记得以前特别是基于BS的应用系统是登录上去写密码之后搜索,这需要我们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但移动化不是,移动化是希望所有的事情立即发生,有什么情况可以推送过来,信息是线年的时候北电还在的时候有一本书叫《个人通信》,它是一本讲理念的书,真正的情况是信息围绕着人在走。我讲的四大利器,这不应该这么说而是应该四的方法,第一是大系统从小做起。不要一下子做太大,因为技术在变、人在变需求在变,不可能把一个系统做得十全十美。第二个是叠加式扩展,我经常讲我们希望把移动信息化做成一个货架,货架搭好以后把应用像一个货物一样搬上去。第三个是如果社交开发了,我们是说有技术组件,这样可以节约开发成本。最后是轻装上阵,第一我们要轻,第二发布的时候统一发布,第三前端基础模式要标准。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框架的模式、企业管理的平台的模式把应用能够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苹果的AppStore这样的统一平台发布下去,而不是说单独地做一些系统。

  [page] 我们认为主要是企业移动应用框架至少有两个部分,移动中间件跟移动管理平台。中间件的命题是怎么样做到易扩展的灵活集成,整体的应用发布和管理,低成本开发与维护,系统安全和消息推送。我希望大家看到延伸的开发跟传统的web模式的开发里面的挑战跟优劣是很不同的。这会在等会儿的对话里会讲到。我们一般认为中间件的部分含有四个模块,包括客户端的容器、网关、管理平台跟开发工具我们评估一下国内国外的成熟的移动中间件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模式来做。原来割裂的模式会逐渐地延伸,当中有一个中间平台过渡到统一模式。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混合的开发模式,左边是用比较标准的或者说比较相对成本可控的HTML、+CSS+JS本地的API的模式,组成一个混合的应用。这种好处是可以很快地从安卓平台移动到iOS上面。这页的重点是企业在做移动应用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安全,我们需要一套完整的机器。

  最后我还要讲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防护之盾,防护通过什么来?并不是说今天有爱国者导弹过来就要拦下来,正常的情况是要策略。这个四川是这条,如果有兴趣可以现场交流一下,这是怎么样建立企业移动管理平台的模型。我总结了四点,第一要确保所有的移动设备能接入符合原来的企业标准,我们知道原来在企业做管理的时候有微软的管理系统,我们怎么兼容它?第二,我们要对这种移动的设备无论是谁、什么设备、什么时候进来都要进行一些严格的管控跟监控。第三,我们希望管理跟接入可以通过OTA的方式来实现,这跟PC是完全不一样的模式。第四,网络数据设备和应用,通信在应用过程中顺利地得到加强和保护。目前行业内比较常讲的就是这么几个大模块,我们叫MDM、MAM、实际上就是应用商店。第三块是MEM,还有的厂商喜欢把内容的方面也放进来,因为内容是属于应用层面的。最后一个是对CIO来讲所有的通信都是成本,我们的成本进行管理。最后一个是WEM。这是一些案例怎么做资产管理、设备管理和策略管理、应用管理。应用管理现在从去年开始变得非常热点,我碰到不少企业的IT总监和CIO说希望单独为企业建立一个应用商店,我们看到这也是今年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企业的应用商店到底应该怎么建,它的用处是怎么样的,我们的应用原来是一个一个像扎篱笆一样,现在是不是要把它做成刀片一样或者是货架一样。这也是今年特别热门的一个话题。我们设想一个比较完美的模式是说,当我的移动设备买到的时候,我希望它是能够做一个采购后做一个资产录入完了以后我们希望把我们企业的IT的策略包括访问的控制,应用的控制做一个整体的策略制定好,每个设备分发到每个员工手里的时候会看到设备、用户名。当激活完了以后,应用商店就会通过空中的OTA发下去,这样可以大大减轻IT维护人员的工作量。我自己做过一个项目,三年前没有这样一套设备的时候,1万台设备我们找了20个工人装了整整一个月,用了这个模式以后,他们在做第二次升值的时候,每天2000个人一个礼拜全部做完了。所以这对IT的维护管理来讲是大大地减少了。

  最后我做一个小的总结,移动信息化的一个成功之路,基本上会分为四部分来走。第一,不管是技术也好、应用也好,最终的目的是价值发掘,不管是开源还是节流或者说是创新的模式,引领行业标准的模式。第二个是用户的体验,因为我们发现一个移动应用真正开发完实际上只是完成30%到40%的工作量,推广的时候落地的时候才是巨大的工作量。别人为什么愿意用你的东西,两个原因。第一个真正给我带来的业务的好处。第二我非常愿意应用。因为在一线的员工,他有时候不会看那么远,到底为企业有多少的创新,有多少是节流了,他是说我能够为我的业绩提升多少,我用的时候用得很爽。第三,我们看整个技术架构来怎么保证我从50个用户小步快跑再试用再推广,技术架构撑得住。我自己也碰到过一个客户,在2000个用户的时候没有任何的问题,当升级到5000个用户的时候,我们对接的后台扛不住了,5000个销售在外面停工两天,好在存储的系统不错,否则要上台道歉了。技术架构在做小试点的时候,大框架要慎重。最后是成本管理,第一是开发维护的成本。待会儿的对话会谈到延伸跟混合的成本的比较。第二是维护的成本,我们知道项目实现以后只是一部分维护怎么去做,要一些工具和一些专业的团队。最后,我们希望迭代创新。我做过一个银行的行业,最开始的时候只上了一个模块,上到最后的时候上了30个模块,项目做了三年。为什么迭代创新时间是很短的,而且是需要大家坐下来讨论的?因为很多时候业务部门跟IT部门他们都互相不是完全了解的,只有坐在一起碰撞的时候才会发出创新点。举一个例子,上次我跟一个做保险的人聊,他说我保险的业务都受理完了,怎么让他付钱,传统的方式带一个POS,我说有一个芯片插上就可以了,很小的一个变革就使他的业务流畅了很多。

  移动信息化说白了是敢于尝试,前提需要静下心来考虑框架结构怎么来做。我简单地讲讲。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线下交流。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