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科技大猜想:移动设备管理创业者的黄金时代但跨平台不止一步之遥
本文作者是前微软Windows部门的主管史蒂芬·辛诺夫斯基(Steven Sinofsky),文章对2015年的科技行业进行了预测,对企业市场的发展,并谈到了明年值得关注的一些技术。文章涉及到各专业领域,若想更深入了解可以移步
2014年出现了不少新兴技术,而明年这些技术将广为使用,当然,艰难的挑战和选择也会随之而来的。从2015年开始,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广泛普及的背景下,强劲的跨组织云服务和生产效率变化的将促使企业计算平台被重新定义。
这些技术已历经诞生到部署的阶段,在科技领先者和早期使用者当中形成了“新的常态”。就像Geoffrey Moore在《Crossing the Chasm》(跨越鸿沟)所言,这些技术已经“跨越鸿沟”,从科技前瞻者向大众普及。
技术的扩散需要一定的时间(用于部署、调整等),因此上述技术尚未充分显现出它们的影响。我们要通过不同的视角去迎接并权衡未来的技术,前瞻者已经采取了行动,而实用主义者以有用和无用作为评判标准,当面临要将技术用于实际工作时就往往会对变化心生怀疑,会在工作中不断进行权衡。
尽管存在很多艰难的选择和挑战,但是我对未来一年仍是充满希望。参照2014年的方向,我对2015年做出了以下预测:
继续用内部设施还是转用云服务将不再是一个争论点,因为实用主义者会发现,不管是传统的“内部部署”设施,还是托管的内部部署软件,都不足以快速地创新,不再能够连接各类现存的服务。云架构则不同,新软件需要转向云端才能受益,而妨碍企业转变或为传统企业寻求插件式替代方案的努力都显得苍白无力。业务领导者和员工对移动访问、跨产品整合、跨企业协作和云架构的内在灵活性有着十分强烈的需求,再加上安全方面的因素,就构成了企业级云端在2015年得到充分普及的最大动因。
就目前而言,企业级云端平台的在2015年面临的最大的机遇和挑战,就在于该平台需要为企业级用户提供一键式登陆、专属域名服务以及无缝的系统切换体验等。
电子邮件不知道被唱衰了多少次,许多人都觉得它应该淡出历史舞台,不过事实上它仍未走远,只是在大幅度改善其使用方式而已。通讯类的服务和应用势头已盖过电子邮件,但并没有占据主要地位,因为文本信息还是很重要的,但在新兴市场,Email再无法达到它在发达市场一样的地位。
使用基于云的文档让企业组织能知道每个副本的位置而无需担心资产扩散,用户在移动设备上能够使用更加安全的阅读器查阅、打印、标注文档而无需创建副本。给附件(或者邮件)创建本地副本或附件收件夹都存在有很大的安全隐忧,很多初创公司提供了创新的可扩展解决方案,且目前能够基于云解决方案进行部署。比如DocSend能够跟踪高价值文档的使用情况,Textio可以在不提取邮箱内容或者在共享文件中定位的情况下分析云端文档,Quip能够编辑文档和基础电子表格。
2014年,投射技术(casting technologies)让文档链接能够通过云服务传送,就像现在的视频一样。领先企业已经迅速摒弃了管理海量附件和用电邮无休止协作的旧有模式,目前已经有了一些解决方案,但未来一年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静态信息和报告文档的工作流程逐渐过时,把文档或者PPT做得全面丰富的人不值一提,倒是那些能够一边在公司外参加电话会议,一边在平板电脑上获得答案反馈的人才称得上优秀。他们主要使用带有最新实时数据的云端工具,能够快速获取信息、快速分享。商业信息瞬息万变,所以他们深知内容本身比演示更加重要。
企业的机会在于后端,以及转向实时的云端解决方案,传统的拖延处理和繁重的ETL(提取转换加载)模式也是该被弃用了。
平板电脑更换周期长,又处在笔记本和手机之间的尴尬位置,所以不少人都认为2014年是平板电脑会有所衰退,但事实上,2014年平板电脑销量已经超过笔记本。有人会说,廉价的Android平板电脑放在家里都不常用,但注意,在相似的情况下笔记本的使用次数也明显减少了。平板电脑在2014年的市场有多好,最为明显的就是iPad的普及,无论是咖啡厅、机场还是会议室,随处可见商务人士手持iPad,用各种企业应用、电子邮件,以及浏览工具进行办公。
到了2015年,我想我们都期望看到新款iPad推出,它能够配有外置键盘来提高我们的办公效率。平板电脑不是仅通过外形、尺寸来定义的,还包括硬件平台(ARM)和现代化、移动化的操作系统(ARM上的iOS、Android、Windows Phone/Windows),同时还有其固有的安全性、可靠性、高性能、连接性、稳健性以及便携性等,当然这些属性还需要保持长久的稳定。
出于团队灵活性和组织安全性的考虑,未来人们将会率先在移动平台上工作,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我们主用配有键盘的大屏平板电脑,再以手机或者平板手机作为第二屏,就像苹果Continuity的功能那样,不过重要的是用户体验要好。
至于笔记本嘛,我认为它未来十年甚至在更长的时间也都能占据一席,只是会用来使用更专业的工具,比如用Excel做财务、用Photoshop做设计、用AutoCAD做工业制图等。
在目前恶劣的IT环境下,要长期保持PC系统的统一性已经尤为困难,而且技术上的挑战也意味着2015年人们将会减少对PC的使用。就拿索尼被黑的事儿来说,你可以看到传统的PC架构有多么的不堪一击。改用平板电脑办公的情况增加是件好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广泛使用的设备都会成为成为被攻击的目标,移动设备也一样面临着被不法分子利用漏洞的风险。所幸目前行业还没找到合适的移动设备管理模式,哦不对,这貌似也不值得庆幸。
移动设备管理将在2015年创造很多机会,但条件是:首先,不能够让安全措施影响到设备的运行性能和续航时间;其次,不能让安全方面的考虑拖累了实用性——员工可不想同时用两台手机。
系统更为开放的Android平台显然会比iOS更好的兼容这类管理工具,但这样的高度自由也有潜在的安全威胁,同时也会对设备的性能等造成影响。相信到明年,企业管理的移动设备会迎来爆发式增长,尤其随着平板电脑进一步取代PC的地位,移动管理类的初创企业也将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在大变革时代,渴望采用“跨越鸿沟”式技术的实用主义者可能会选择那些衔接新旧技术的解决方案。就云计算而言,未来备受瞩目的两种方案就是:虚拟化原有数据中心与构建混合云。
根据历史数据,桥接解决方案(bridge solutions)是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都是最容易导致运行放缓,形成技术债务并降低ROI的方式。那么对于企业来说,最实用的方式就是在运行旧有基础设施的同时采用公有云。
多年来一直困扰开发者的问题就是:到底是先为Android还是为iOS平台开发应用?在2014年初,有不少初创企业都转向“Android为先”,但随着Android L和iOS 8的问世,可以明显看到这两系统之间的差异又进一步拉大,好嘛,平台战略的分歧越发明显,也让我进一步看到了跨平台的缺陷。要我说,跨平台必须是一笔赔本生意。除了异议处理程序,跨平台貌似从没有奏效过,即便如今,也几乎没有软件能够与原生平台保持一致的情况下,还能合理整合各个平台并且运行得同样好。
所以,在2015年来临之际,正确的做法显然是专注于适配平台的应用,以iOS为先,同时让并行团队同步处理Android应用。Android的碎片化问题的确很严重,而且高度分化的低端手机用户基本都不会购买应用,因此,开发者应该专注于旗舰级的Android设备,如Nexus、三星和摩托罗拉。
2014绝对称得上是“安全漏洞频发”的一年,包括Target、eBay、JP摩根、Home Depot、Nieman Marcus和索尼这些知名企业的IT系统都成功被黑客入侵。因此,到2015年的时候,这些企业也该是好好想下该怎么应对安全漏洞了。
首先,最大的风险源于端点,端点几乎在任何的环境下都不堪一击,其次,预制化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也面临同样的限制,以上两点共同造成了企业安全漏洞的威胁。
到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有望在2015年获得企业客户青睐的安全技术和工具出现,就端点而言,一个现代操作系统和应用的结合或许就能为我们提供更好的安全性。所以拭目以待吧,相信明年会有许多初创企业通过创新的、前瞻性的解决方案脱颖而出。
这是一个移动与机会并存的时代,投身移动端和云为中心的公司或企业需要快速“跨越鸿沟“,抓住那难得的机会。到明年,将会有一些新技术亮相,或已开始崭露头角,那接下来就说说我将会关注的一些技术(尤其是明年1月CES国际消费电子展)。
在一些人看来Beacon尚不成熟,目前也仍在寻找适用的领域,但我认为它很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风口“。我曾研究过Beacon,并鼓励有潜力的初创企业投身这一领域,因为我始终认为将地理位置数据和Beacon技术结合在一起,能够为企业带来无限的创新可能。
对于像素而言,摩尔定律也同样适用。苹果在今年率先推出了5K iMac,这也让4K显示器的价格下降到数百美元。在2015年,移动设备的显示分辨率继续提高(前提是不损耗电池续航和性能表现),而桌面显示器尺寸也会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我也希望巨屏设备、无线收发器、触控技术能够催生协同工作、教育等领域的创新。
我对这项技术深信不疑,在2015年,我由衷希望能看到平板电脑、外设键盘和移动操作系统强化后能够很好结合。当你开发平板电脑应用时,我强烈建议你能够使用外设键盘进行测试。
到明年年底,翻盖式笔记本搭载移动操作系统将成为常态,“平板电脑模式”与“笔记本模式”的切换并不是影响办公的关键,尤其是对大尺寸设备来说;实体按键将会定义翻盖式设备,创新的触控保护套有望让小尺寸平板电脑重放异彩。
苹果在2014年上线Apple Pay,可谓对整个支付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移动支付的功能和使用日趋完善,支付行业的变革或许会比我们想象中更早的到来。移动支付取代传统银行业、信用卡和货币仅仅是时间问题,且由于发达国家完善的基础设施可能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反倒更有可能走在支付和银行领域的前沿。
云服务最有趣的特色在于API的提供和消费方式。各项云服务提供的API都易于采用,现在API的运作就像是开发定制应用那样,需要做出解决方案的时间大大减少,与服务的整合更简单直接。
人工智能出现至少五年了,近年来的发展也有了显著变化。现在我们将机器学习看做一项服务,甚至也从IBM获取这项云服务。轻松获取大型语料库与高效运行云服务器训练数据的能力是云级别服务器天然的优势所在,各种各样的产品都可能被打上“机器学习”的标签,但真正能取胜的往往是那些充分利用机器学习服务,给用户创造价值的产品。
按需服务正重新定义我们的经济,它和当日送达服务都将办事效率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也减少了交通流量、污染、拥堵等,只要你亲身体验了,你应该就会开始思考经营店面和供应链带来的成本有多大。与其说按需服务是一种奢侈,我更认可它带来的是高效。
看着吧,2015年每个人都将获得飞跃式的发展,无论你在咖啡厅还是在办公室工作,业界将形成新的形态,在新的服务、新的方式和新的平台基础上开展工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