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利与弊互联网 市场分析学互联网有前途吗互联网信息平台入口
虽然网吧都有规定:未成年人不许进入
虽然网吧都有规定:未成年人不许进入。但有些网吧为了赚钱,却从不考虑这样做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所以现在,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网络的好处与坏处:
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不仅与计算机的各个方面相关,与人们的生活也息息相关。广义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指的是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够受到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数据的保护,以达到不受外界破坏以及系统中的各个数据均不会被任意改变和泄露的目的,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转,确保网络服务不会被无故中断。而狭义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指的是计算机技术的安全,主要包括通讯技术、各种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科学应用的技术安全。本文所讲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指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安全。
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数据保护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但是因为人在设计计算机网络的软件和硬件的过程中,由于认识能力、知识水平以及当代的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留下了一些技术方面的缺限,因此无法真正起到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作用,因此使其处于危险之中。例如,因特网是中国乃至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信息网络,它几乎可以使所有的计算机进入其网络,共享网络资源,但是因为人们没有意识到资源共享途径的安全性,使其在没有任何身份验证的情况下,任何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共享,其信息本身或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可能就存在着某种安全风险。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完善,无法规避这种风险,由此产生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威胁着计算机网络安全。
计算机病毒是指“人为的在编制或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一种破坏计算机正常运行或破坏计算机内部数据,影响计算机正常使用,并且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度代码”。计算机病毒根据其属性不同,其破坏性、复制性、传染性不同。计算机一旦遭到病毒入侵,则会损坏计算机软件,甚至造成整个计算机网络瘫痪,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计算机病毒以一个程序或者代码的形式出现,它通常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隐藏在可以运行的计算机程序中,并进行复制、破坏,它的破坏性轻则可以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重则可以致使计算机网络瘫痪,给人们带了不便的同时,还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第一,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通信线路脆弱。计算机内部编程的过程中,由于人们认识和思维的局限致使计算机网络系统与其通信线路在设计之初就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破坏。
第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与使用不当。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软、硬件就像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管家,但是由于设计的疏漏,使得其在运行的过程中无法辨认一些病毒,同时由于使用者不恰当的操作致使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软、硬件受损,使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人为造成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漏洞。例如,一个学校的网络管理员,泄露了某条程序的操作口令或者更改了网络的设置或记录信息,使得硬盘上的某些文件被某人恶意利用,给计算机网络带来安全威胁。
物理电磁辐射即我们日常所说的电子设备辐射,它是计算机中的电子设备运行时通过电源线、地线、信号线等把电磁线信号等辐射出去后产生的一种电磁辐射。这种辐射不仅可以伤害人的身体,而且可以破坏计算机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该辐射有两个主要的来源:第一,计算机网络周围存在的电子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电磁辐射以及有意破坏正在传输的数据的干扰辐射源;第二,当计算机网络终端或者与之相关的电子设备在其运行过程中出现电磁辐射泄露时,这些电磁信号很容易被接收,如果一旦被提取并进行处理,就可以恢复原信息,从而造成信息泄露。这不仅威胁着人们的隐私安全,而且威胁着计算机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作为一种年轻的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起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但是缺少严格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
虽然网吧都有规定:未成年人不许进入。但有些网吧为了赚钱,却从不考虑这样做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所以现在,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网络的好处与坏处:
近年来,雷电对我国计算机网络系统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害。据统计数据显示,因雷电灾害造成网络电子设备损坏的占总损失的80%。现如今计算机现代化设备越来越普及,对计算机网络做好防雷设计,确保网络通信正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网络遭受雷击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有线通信的线路和无线通信的天线传入损坏设备。二是雷击建筑物或邻近地区雷电放电,从而导致建筑物内部计算机通信网络环路中由于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产生瞬间过电压造成其损坏。三是雷电通过供电线路的感应而引入系统电源导致设备损坏。四是接地处理不当,地电位抬高而造成。五是雷击引起暂态高电压或过电压常常可以通过网络线路耦合或转移到网络设备上,造成设备损坏。
外部雷电防护是对建筑物防直击雷、雷电侧击、雷电反击等。外部雷电的防护主要是通过安装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电位、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来截受雷电流,并最终将雷电流引到足够远的地方入地流散,避免造成反击。在做接地体的时候可以将建筑物的桩筋、地梁内的主筋和柱内的主筋焊接起来,并把地梁外圈中间的钢筋焊接成一个闭合环路,这样的接地系统与大地接触面广,接地电阻低,而且钢筋得到了混凝土的保护,受腐蚀作用减少,接地电阻相对稳定。此外,还必须定期做好防雷装置的防腐蚀处理。
内部雷电防护主要是对感应雷的防护。计算机网络内部雷电防护系统主要分为:供电系统的雷电防护、信号与网线的防雷、等电位连接及防静电地板等方式。
2.2.1 供电系统的雷电防护。供电系统的防护主要作用是防止雷击过电压从电源供入端进入设备,保障设备以及数据传输畅通无阻。由于计算机网络系统对雷电过电压的耐受能力很低,在遭受雷击电磁效益的侵害后,很容易受到损坏,从而严重影响信息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但是因为雷击电磁脉冲在空间传播是逐渐衰减的,因此处于防雷击电磁脉冲的目的,可以将其分级进行防雷保护。具体方法如下: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供电系统的总配电柜进口处加装第1级避雷器;在UPS前端加第2级电源避雷器;在UPS的后端,电子网络设备的前端加装第3级电源避雷器。其中,第2级电源避雷器宜安装在配电柜内,采取V连接方式,PE线就近与配电柜PE母排相连。同时配电柜还必须要和PE极做电器链接。PE线必须要有足够的截面,其截面必须不小于表1中对应的截面积。电器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不得用作保护导体的串联过渡接点,错误、正确的接线 信号与网线的雷电防护。为避免因通信电缆引入雷电侵害的可能性,在电缆接入网络设备前首先接入信号避雷器学互联网有前途吗,它可以有效防止其受到过电压及雷电波的侵入。同时,还可以考虑在计算机与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网络接口处安装信号避雷器。在安装信号避雷器前,还必须了解网络拓扑结构、网络的传输率、选用的传输介质等,并以此来选择较为合适的信号避雷器。
2.2.3 等电位连接与防静电地板。计算机网络机房里应设置等电位连接带,必须将机柜、电子设备的外壳和机架等以最短的距离就近连接到等电位连接带,连接的基本方法应该采用隔离连接网(IBN)星状或网状。计算机网络机房通常配置活动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地板的隔离支架铺设铜箔,铜箔和骨架要进行多点等电位接地连接,并就近接至连接带[1-2]。
雷击发生时,由于雷电流产生的脉冲,电磁场会从空中直接辐射入网络信息系统,为了保护其免受雷电脉冲电场的侵害,需要采取屏蔽措施。一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所在的建筑物上利用板、柱、梁和基础内的大量钢筋将他们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法拉第笼式避雷网,这样可以对外部入射的雷电脉冲电磁场达到初次的抑制目的。二是对进入建筑物内的网络电缆等线路,把线路穿过金属管道,并在入户处将金属管壁和建筑物的钢筋引下线 结语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雷电防护浅层分析发现,只有对整个系统从外到内、多层次的进行雷电防护,才能够确保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安全,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因雷电灾害而造成的损失。
[1] 梅卫群,江燕如.建筑防雷工程与设计[M].3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156-206.
网络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对网络的理解就是这样的。它是知识的海洋,是我的好朋友。它神通广大,在学校、商店、银行等众多领里,它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网络它有好也有坏互联网 市场分析,我觉得它是个好东西,它资源丰富,它能帮我们找到许多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东西。网络对我们真的很重要,没有网络大家怎么能在网上查阅资料。网络给商人提供了最新的商机,网络让人们在如此浩瀚的网络里感到业余生活的充实,网可以让我们给远方的亲人邮寄,网络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及时了解一些发生在身边的新闻,获取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我们的个性在网络上也得以张扬,发挥出自己优异的水平,既可以提高你业余爱好的水平,也可以提高你的自信心。
令人爱的是网络,令人恨得也是网络,网络有一股无穷的吸引力,就像手中的一根香烟一样,让你不离不弃。但是,要是吸烟过度,就会有害我们的身体健康,我在此建议大家适度调节好与网络的平衡。
网络的好处多,坏处也不少。在网络上玩游戏,学习成绩会下降,对视力的影响也很大。有的人,父母不让他玩电脑游戏,怕他会学坏,可是他不听,独自一人去了网吧,父母去阻止他,可是他却狠心的杀掉了他的父母,最后误入歧途,。网络游戏让许多人沉迷于网吧之中,最终成为了一名犯罪分子,被抓进监狱。
在网络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计算机网络的身影,计算机网络安全也成为普遍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如若计算机网络安全受到威胁,将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急需强化计算机网络安全,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计算机网络安全指代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从管理以及技术层面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免受恶意破坏或者由于偶然因素引发数据信息资源的破坏、泄露、更改[1]。
通常,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一旦遭到威胁,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1)破坏性。网络攻击对计算机网络的破坏性十分巨大,可能引发系统瘫痪,如若激活计算机网络病毒,将会迅速蔓延至整个网络系统中,导致计算机数据信息失真、更改或者且泄露,这将给国家以及个人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2)突然性。计算机网络在被破坏之前通常不存在任何征兆,且具有较快的扩散速度,将会引发连环破坏,威胁计算机群体与个体,因计算网络具有关联性与共享性,它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3)潜伏性。计算机网络攻击具有潜伏性,它在用户计算机中潜伏时间较长,在基本的使用过程中忽略安全防范,计算机网络攻击待达到特定条件后,便会对计算机网络展开猛烈攻击,此时,用户可能才发现问题,措不及防。
此种技术是指位于网络边缘进行监视,并在某一适当时刻,阻止另一端的网络非法控制或者恶意破坏。通常入侵检测主要包含两种形式,其中一种为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将其设置在网络边缘,在网络程序周边对网络流量信息进行监测,同时,科学评判运行情况;另一种为主机入侵检测系统,以受监测的程序为基础,以此来严格检测与准确判断计算机内部系统程序的合法性。此种技术也被称为网络动态监控技术,对于正处在运行状态的程序或者位于网络流量中的数据资源如若检测被攻击,则会立即采取措施,有效应对攻击,尽量降低损失程度。
此种技术是指扫描网络并与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紧密配合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管理员凭借网络安全扫描,依据扫描的具体结果,有效发现各种网络安全漏洞,及时查处系统措施,以免黑客攻击。网络安全扫描技术的应用,可大范围地且安全扫描局域网络、防火墙系统等,进而让系统管理员全面掌握网络信息,深入认识服务程序,有效掌控恶意攻击[2]。
此种技术是一种最常用且应用效果最好的网络安全技术,可全面防止篡改、泄露等问题的出现。该技术主要针对网络信息资源实施加密处理,以此来保障安全性,可积极应对网络安全隐患。此种技术可改变或者调整网络数据信息,通过网络秘钥进行控制。公开与私用秘钥是两种最为主要的数据加密技术,其中前者通过私钥与公钥完成解密与加密操作,若网络用户凭借私钥加密网络数据,对于具备公钥的用户可进行解密操作,相反,若凭借公钥加密网络数据,则仅仅具备私钥的用户可完成解密,在计算机网络这个大环境中,公钥是透明、公开的,每一个网络用户均可应用,进行加密操作后,再将数据资源传递给具备私钥的用户,在此种情形中,仅仅合法用户拥有私钥。
计算机主要运行在互联网络环境中,因其运行环境具有强大性、交互性,因此,采取防病毒技术异常重要。网络病毒具有较大的破坏力,且对于被病毒入侵过的网络面临瘫痪威胁。防病毒技术主要包含三种:(1)以网络目录、文件安全性为基础。依据计算机、目录与文件的实际能力,设置可行的访问权限与基本属性,切实保障系统与文件的安全性,以免感染病毒;(2)以服务器为基础的防范技术。服务器相当于网络的心脏,现阶段正在使用的NLM技术实施程序设计,建立在服务器之上,具备动态扫描病毒能力,可全面防护服务器,以免服务器遭受感染;(3)凭借工作站防病毒芯片。在网络工作站中装设芯片,且此芯片具有防病毒功能,进而保护工作站,全面防护进出路径。
此种技术主要由软件构成,也可通过软件与硬件共同组成,它可加大访问检查控制力度,还能避免以非法形式进入网络内部的情形,可切实保障内部网络的安全。防火墙可筛选不安全服务,可将内部网络中的各个网段进行隔离,它还能准确记录经由此处的访问,如若访问出现异常,将会及时报警,以免泄露内部网络信息。
此种技术是指用户通过某种形式向系统表明自身身份,与此同时,系统审查用户身份,其本质为安全管理机制,身份认证主要包含密码、智能卡、地址等多种认证形式。
(1)强化安全意识。网络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强化安全意识,针对网络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构建成熟的管理体系、科学的操作规范,加大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建设力度,切实保障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2)注重队伍建设。无论在何种环境中,均不存在绝对的网络安全,为此,应加强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安全核查工作。(3)严格检查网络设备。网络管理人员应明确自身工作职责,正确认识自身工作,严格检查网络设备,有效利用先进的检查工具,认真检查,准确评判计算机网络端口的运行情况,如若发现异常,应立即扫描查杀,有时还可隔离端口,积极强化安全性,只有这样,才能全面预防外界的非法攻击。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关,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的正常、安全运转,我们应加大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中的研究力度,采取全面性的防范措施,切实提高网络技术水平,使其更好地应用在社会建设以及经济发展中。
机犯罪尤其犯罪与传统犯罪的巨大差异,对于现行刑法典、刑事诉讼法典及刑事司法协助规范形成巨大冲击,同时也造成传统刑法与现实犯罪态势的冲突,导致立法和理论略显滞后而与不合拍。对于国内立法、国际刑法与刑事司法协助、刑法理论创新以及刑事司法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对于惩罚和防范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是当务之急。关键词 1.计算机 2..网络 3.处罚
21世纪将是一个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21世纪的时代特征,计算机正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网络在为国家机关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为带来巨大效益和无限商机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兴的犯罪名词——计算机犯罪。我国作为一个发展家,针对这一高犯罪,在预防和处罚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在计算机网络管理和计算机犯罪方面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的状态。面对计算机犯罪发现难、捕捉难、取证难、定性更难的特点,司法部门如何处理计算机犯罪案件,是一个既紧迫又需长期的。我国《刑法》中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列入妨害管理秩序罪中,表明了我国在打击计算机犯罪活动的坚决态度。作为一名计算机爱好者,深知计算机犯罪的严重后果,在此对该类犯罪的危害、犯罪对象来源以及该类犯罪在刑法上的疏漏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认识,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网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信息网络涉及到国家的政府、军事、文化等诸多行业。其中存贮、传输和处理的信息有许多是重要的政府宏观调控决策、商业经济信息、银行资金转帐、股票证券、能源资源数据、科研数据等重要信息。有很多是敏感信息,甚至是。计算机犯罪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文件资料;二是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恶意的破坏。中国的网络事业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上网计算机数有六百七十万台,上网用户达到一千六百九十余万。因特网使用人群在中国每年增长比例都超过100%。网民总人数已超过1500万人。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等商务迅猛发展。政府、企业因特网技术出现前所未有的热潮。伴随着网络兴起而来的是计算机犯罪案件也急剧上升,计算机犯罪已经成为普遍的国际性问题。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报告,计算机犯罪是商业犯罪中最大的犯罪类型之一,每笔犯罪的平均金额为45000美元,每年计算机犯罪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0亿美元。而计算机犯罪大都具有瞬时性、广域性、专业性、时空分离性等特点。通常计算机罪犯很难留下犯罪证据,这大大刺激了计算机高技术犯罪案件的发生。计算机犯罪案率的迅速增加,使各国的计算机系统特别是网络系统面临着很大的威胁,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根据美国计算机安全协会与联邦调查局的一次联合调查统计,仅该国有53%的企业受到过计算机病毒的侵害,42%的企业的计算机系统在过去的12个月被非法使用过。而五角大楼的一个研究小组称美国一年中遭受的攻击就达25万次之多。 如俄罗斯黑客弗拉基米尔.利文与其伙伴从圣彼得堡的一家小软件公司的联网计算机上,向美国CITYBANK银行发动了一连串攻击,通过电子转帐方式,从CITYBANK银行在纽约的计算机主机里窃取1100万美元。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崛起伴随而来的“计算机病毒”,更是让人闻“毒”色变,每年因计算机病毒发作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黑客(Hacker)本意是指在计算机程序设计领域中,非常熟悉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而热衷于编制新程序的电脑迷,而现在逐渐演变为一个未经许可“侵入”计算机程序系统的人,或是怀有恶意破坏计算机程序系统、编制计算机病毒的代称。而计算机黑客则正是计算机犯罪的主要来源。对黑客进入电脑系统的行为,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黑客非法侵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二是网上制作、复制、传播和查阅有害信息,如传播计算机病毒、淫秽图像等;三是利用计算机实施、盗窃、贪污、挪用;四是非法盗用使用计算机资源,如盗用帐号、窃取国家秘密或企业商业机密等;五是利用互联网进行恐吓、敲诈等其他犯罪。随着计算机犯罪活动的日益新颖化、隐蔽化,未来还会出现许多其他犯罪形式。从我国所破获的计算机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普遍都是精通计算机的青年学生。②究其犯罪动机,本人认为有以下二个方面:一是行为人不是出于恶意,而是抱着好玩或显示自身的计算机技术特长,把入侵别人的电脑系统当作是对自己的能力的一种挑战,入侵系统后并不实施破坏行动而退出,可称之为非恶意入侵者。二是行为人故意违反国家规定,入侵电脑系统的目的是窃取商业情报、资料或国家秘密;或为显示自己的能力而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程序,导致系统瘫痪,这类黑客可称之为恶意入侵者。
《刑法》第285条规定的“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该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犯罪对象是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侵入上述三类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而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明知是该类系统而故意侵入。触犯本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法》第286条规定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或者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或者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行为。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国家规定,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且后果严重的行为。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触犯该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生活中,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在信息交流和日常工作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工具,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对稳定正常的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已将对计算机犯罪的处罚提高到刑罚处罚的高度,从上述两罪看,其处罚不可谓不重,同时也显视了我国对计算机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和决心,但是由于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该类犯罪的处罚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1、两罪不能涵盖计算机犯罪的全部行为。如:曾轰动一时的上海热线案中,杨某因侵入“上海热线台服务器,破译了大部分工作人员和500多个合法用户的帐号和密码,其中包括2台服务器的超级用户帐号和密码,非法窃用该“热线多个小时,杨某被公安机关抓获,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逮捕。后公安机关又将强制措施由逮捕改为取保候审。而该案则是一个典型的“三不象”案件,理由是:(1)杨某不构成“非法侵入计算信息系统罪”,根据刑法中对该罪的规定,杨某侵入的是网络服务商的信息系统,而不是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互联网时代利与弊,其犯罪对象与该罪所指犯罪对象不同一,所以不构成该罪。(2)杨某不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根据该罪的规定,行为人虽然具有删除、修改、并可造成网络瘫痪的能力,但其并未实施该行为,即使实施了该行为,也必须达到刑法所规定的“后果严重”才可以该罪追究其责任。(3)杨某不构成盗窃罪。根据刑法第287条规定,从法理上讲,杨某的行为与盗用长途电话、移动号码实质相同,但在司法实践一般认为该类违法行为所侵犯的对象是通讯用户,而不包括通讯服务提供商,即网络服务商(ISP),刑法第265条中有关盗窃数额计算中,仅涉及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情况,没有涉及计算机网络的情况,如果扩大解释则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或司法解释,按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原则,只能得出杨某不构成盗窃罪的结论。
2、对“后果严重”一词没有准确的界定标准。如“破坏机信息系统罪”中“后果严重”一词的准确界定标准是什么?,达到什么样的后果才称为严重?又如首例黑客入侵证券案中,章某为帮朋友炒股搞内幕资料而非法入侵证券公司的电脑系统,拷贝了客户帐号、资金余额等明细资料,章某被抓获后,经审查司法部门认定章某为“无罪”。就该案而言,与前述一案有一些相同之处,那么章某又构不构成“盗窃商业秘密罪”呢?争论的焦点又在于按照刑法规定,要造成重大损失才构成盗窃商业秘密罪,对“后果严重”的含义如何界定,后果严重是否以造成实际的财产损失为唯一的认定依据。对司法机关的“无罪”认定,本人赞同,理由是:章某有利用计算机盗窃商业机密罪的行为,但并没有构成盗窃商业机密罪。在刑法上,找不到给章定罪的条文,无论我们出于怎样的保护知识的良好目的,但就是法律,法律要看行为结果的,章某一案中,并未造成谁的经济损失。刑法第219条规定,要给商业秘密之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才构成该罪。在我们现在的法律解释中,损失指的就是经济损失,现在没有经济损失,怎么定罪呢?
在依法打击计算机犯罪的过程中,注重加强立法建设。针对网络违法犯罪的处罚条款,我国还散见于《刑法》、《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中,不够系统、集中,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为更好地依法打击计算机违法犯罪活动,保护网络安全,继续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办法,制定一部专门法律,通过增强其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为依法治理计算机网络违法犯罪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由于互联网作为全球信息交流的纽带,正日益成为重要的公共设施,许多信息库连接在网上,很大部分涉及到国家利益和公民财产安全,因此对于计算机犯罪行为应予以严厉的处罚,从而提高犯罪行为的成本。
由于法规的不健全,导致现行刑法典中所设置的计算机犯罪条款在某种程度上难以贯彻实施。例如,刑法典第285条和第286条规定的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行为人构成犯罪的前提,是所实施的行为必须“违反国家规定”,众所周知,目前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国家规定即是上述几个行政法规,而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但是,该条例的规定却是不健全的,也因此而导致刑法实际适用中的尴尬。该《条例》第5条2款规定:“未联网的微型计算机的安全保护办法,另行制定。”有的学者认为,当时规定条例的这一款时,可能是考虑到未联网的单台微机的来源和使用情况较为复杂,需要有一些特殊的安全保护措施,42因而未能及时加以规定,意图等待时机成熟时再加以规定,但是却至今未能加以规定。这引起的是,既然规定未联网的单台微型计算机的安全保护办法另行制定,则其管理规定就不应适用上述《条例》;而不能适用上述《条例》,目前又无其他可以适用的行政法律或者规范。那么,在没有可以适用的国家规定的情况,行为人针对于单台微型计算机实施上述两类犯罪行为的,就难以说其犯罪行为“违反国家规定”,既然没有“违反国家规定”,也就不能满足刑法典的要求而构成犯罪,因而不能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因特网的普及与渗透,使“网络”的出现成为必然。目前,国家已建网络队伍。这种新的部队的目标之一,是进行网上搜寻,以防范和跟踪在数秒钟之内就能犯下的、几乎不留下任何痕迹的各种不良行为和犯罪活动的幽灵。因此要求“网络”必须具有较深厚的计算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紧跟新技术的,熟练掌握各种计算机技能。由于互联网上的犯罪行为有时很难在国界上给以准确的划分,所以在反对电脑化犯罪的斗争中,的回应和相互配合的速度是最关键的。例如西班牙国家网络这支新部队与欧洲其他类似的力量、特别是美国的联邦调查局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国家也与法国、德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和美国等其他调查信息犯罪的组织保持着密切的接触。目前在,这种跨国界涉嫌网络犯罪也有抬头之势,如不久前国的互联网广告公司涉嫌欺诈中国用户等,中国的网络们应已经走出国门,与全世界的官方反犯罪网络组织建立密切的联系,协同打击计算机犯罪。
网络安全的保护,事关广大网民的切身利益,单靠门网络的打击和防范,还不足以形成保护网络安全的社会化有效机制,只有通过教育广大网民,提高守法意识,增强上网切莫触法网的自觉性,并使网民掌握各种防范计算机违法犯罪的技术,提高其自我保护网络安全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计算机犯罪问题互联网信息平台入口。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加的上网族中,有的由于未能注意依法进行网上活动,从而有意无意地侵犯了网络安全。为此,对广大网民特别是初上网者进行必要的避免网络利用不当而误闯法网的守法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例如“黑客”中有些还只是念高中的大孩子,他们出于炫耀心理上网作恶,甚至不明白自己这是在干违法的事,因此在调强计算机的普及的同时,要加强对计算机、使用的法制教育,对广大网民进行自我防范计算机犯罪的普及宣传和必要的技术培训。培训中,要注意加大防范计算机违法犯罪技术的比重,并不断根据犯罪新趋势,在网民中有重点地推广一系列网络安全技术,建立网络安全的保障机制
由于计算机犯罪是一种高知商犯罪,正如加密与反加密这一矛盾体一样,只有不断的更新技术,研制新型产品,增加网络的自我防护能力,堵塞安全漏洞和提供安全的通信服务,加强关键保密技术如加密路由器技术、安全内核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网络地址转换器技术、身份证认证技术、服务技术、防火墙、网络反病毒技术等重点项目的研制和改进,不跟任何计算机犯罪可乘之机,才能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虚拟社会。
综上所述,可见计算机犯罪已成为21世纪犯罪的一个新的课题。只有更好的预防和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才能让广大人民的生活更加稳定,国家经济迅速腾飞。
建立健全本市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突发网络安全事件能力,预防和减少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保护公众利益,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XX市实施办法》、《XX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信息安全技术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以及发生在其他地区且有可能影响XX城市安全运行的网络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其中,有关基础电信网络的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等应急处置工作,适用《XX市通信保障应急预案》;有关信息内容安全事件、涉密网络和系统的网络安全事件的应对,另行制定预案。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坚持统一指挥、密切协同、快速反应、科学处置;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网络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称“市委网信委”)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本市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对处置本市网络安全事件实施统一指挥。
市应急联动中心设在市公安局,作为本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的职能机构和指挥平台,履行应急联动处置较大和一般突发事件、组织联动单位对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事件进行先期处置等职责。各联动单位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工作。
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发生,职能部门报市领导决定后,将市委网信委转为市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应急处置指挥部”),统一指挥本市网络安全事件处置工作。总指挥由市领导确定或由市委网信委负责相关工作的领导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组成,开设位置根据应急处置需要确定。同时,根据情况需要,设置联络和处置等专业小组,在市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工作。
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称“市委网信办”)作为市委网信委的办事机构,具体承担统筹协调组织本市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工作,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动处置机制。
市委网信办负责组建处置网络安全事件专家咨询组,为处置网络安全事件提供决策咨询建议和技术支持。
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做好网络安全事件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及危害。
网络安全事件预警等级分为四级:由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学互联网有前途吗、和蓝色表示,分别对应发生或可能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网络安全事件。
各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要求,组织对本区域、本单位管理范围内建设运行的网络和信息系统开展网络安全监测工作。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将重要监测信息报市委网信办,市委网信办组织开展跨区、跨部门的网络安全信息共享。
市委网信办根据危害性和紧急程度,适时在一定范围内,网络安全事件预警信息,预警级别可视网络安全事件的发展态势和处置进展情况作出调整。其中,红色、橙色预警信息同时报市委总值班室、市政府总值班室。
预警信息包括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时限要求、机关等。
进入预警期后,有关地区和单位立即采取预防措施,检查可能受到影响的网络和信息系统,做好相关安全风险的排查和修复工作。加强本地区、本单位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状况的监测,并将最新情况及时报市委网信办。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事务中心根据事件性质,通知相关应急处置支撑队伍处于应急待命状态,并保障所需的应急设备和网络资源处于随时可以调用状态。同时,加强对全市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状况的监测,每小时向市委网信办报告最新情况。
4.1.1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的单位必须在半小时内口头、1小时内书面报告市委网信办值班室、市应急联动中心和事发地区网络安全主管部门。较大以上网络安全事件或特殊情况互联网 市场分析,必须立即报告。
4.1.2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市委网信办、市应急联动中心必须在接报后1小时内口头、2小时内书面同时报告市委网信委、市委总值班室、市政府总值班室;发生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或特殊情况,必须立即报告市委网信委、市委总值班室、市政府总值班室。
4.2.1本市处置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等级分为四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分别对应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网络安全事件。事件的响应等级由市委网信办判定。
4.2.2发生一般或较大网络安全事件,由市委网信办和市应急联动中心决定响应等级并组织实施;发生重大或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由市委网信办和市应急联动中心提出处置建议,报市委网信委(或市应急处置指挥部)批准后组织实施。
4.3.1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事务中心应在接报后,立即评估事件影响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研判事件发展态势,根据需要,组织各专业机构在职责范围内参与网络安全事件的先期处置,并向市委网信办报告现场动态信息。必要时,由市委网信办牵头成立由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事务中心、事发单位、主管机构负责人和相关信息安全专家组成的现场处置工作组,具体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一般、较大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应在第一时间实施即时处置,控制事态发展。市委网信办会同市应急联动中心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和专业机构以及事发地区政府调度所需应急资源,协助事发单位开展应急处置。一旦事态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由市委网信办报请市委网信委决定调整应急响应等级和范围,启动相应应急措施。必要时,由市委网信委统一指挥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置工作。
重大、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后,由市委网信办会同市应急联动中心组织事发地区政府和相关专业机构及单位联动实施先期处置。一旦事态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视情将市委网信委转为市应急处置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实施应急处置。
4.4.1处置小组制订具体处置建议方案后,组织相关专业机构、事发单位和有关部门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上报市应急处置指挥部。
4.4.2检验结果经评估后形成处置正式方案,经批准后由联络小组及有关部门按照方案要求,协调、落实所需的应急资源。
(1)封锁。对扩散性较强的网络安全事件,立即切断其与网络的连接,保障整个系统的可用性,防止网络安全事件扩散。
(2)缓解。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影响,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尽量降低网络安全事件带来的损失。
(3)追踪。对黑客入侵、DOS攻击等人为破坏,由相关执法部门进行现场取证,并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追踪对方信息。
(4)消除和恢复。根据事件处置效果,采取相应措施,消除事件影响;及时对系统进行检查,排除系统隐患,以免再次发生同类型事件,并恢复受侵害系统运行。
4.5.2重大或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信息工作,由市政府新闻办负责,市委网信办负责引导和提供口径。
网络安全事件处置后,市委网信办负责会同事发单位和相关部门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损失、责任和经验教训等进行调查和评估。
有关部门和市网络安全重点单位(以下简称“重点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要求,切实做好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人员、物资、通信和经费等保障工作,保证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岗位和个人,并建立健全应急工作机制。
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将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知识列为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的培训内容,加强网络安全特别是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的培训,提高防范意识及技能。
各相关部门、专业机构、重点单位要根据实际需要,做好网络与信息系统设备储备工作,并将储备物资清单报市委网信办备案。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无线电管理局)、市通信管理局等部门要建立无线和有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应急处置时通信畅通。
市委网信办及有关区和部门对网络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市委网信办及有关区和部门对不按规定制定预案和组织开展演练,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网络安全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照相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区、各部门、各单位根据本预案,制定或修订本区、本部门、本单位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报市委网信办备案。
网络安全事件分为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灾害性事件和其他网络安全事件等。
1.有害程序事件分为计算机病毒事件、蠕虫事件、特洛伊木马事件、僵尸网络事件、混合程序攻击事件、网页内嵌恶意代码事件和其他有害程序事件。
2.网络攻击事件分为拒绝服务攻击事件、后门攻击事件、漏洞攻击事件、网络扫描事件、网络钓鱼事件、干扰事件和其他网络攻击事件。
3.信息破坏事件分为信息篡改事件、信息假冒事件、信息泄露事件、信息窃取事件、信息丢失事件和其他信息破坏事件。
4.信息内容安全事件是指通过网络传播法律法规禁止信息,组织非法串联、煽动集会或炒作敏感问题并危害本市、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的事件(另行制定预案应对)。
网络安全事件分为四级: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重大网络安全事件、较大网络安全事件、一般网络安全事件。
(2)国家重要敏感信息和关键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本市和社会稳定构成特别严重威胁。
(3)其他对本市、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特别严重威胁、造成特别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1)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遭受严重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长时间中断或局部瘫痪,业务处理能力受到极大影响。
(2)国家重要敏感信息和关键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本市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3)其他对本市、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严重威胁、造成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1)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遭受较大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中断,明显影响系统效率,业务处理能力受到影响。
(2)国家重要敏感信息和关键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本市和社会稳定构成较严重威胁。
(3)其他对本市、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较严重威胁、造成较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4.除上述情形外,对本市、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一定威胁、造成一定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为一般网络安全事件。
1.市委网信办:统筹协调组织本市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工作,建立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完善本市网络安全事件监测预警网络;负责信息网络安全技术、设备、产品的监督管理。
2.市公安局:负责打击网络犯罪,与本市重要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建立信息通报机制,通报、预警网络安全情况,监督、检查、指导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非涉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3.市通信管理局:负责互联网信息服务及接入服务单位的审批、备案审查和指导工作;指导、协调本市通信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
4.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事务中心:受市委网信办委托,负责本市各类网络安全应急资源的管理与调度,提供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支持和服务;负责全市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备案管理,组织开展应急技术培训、应急演练及事件处置善后与评估工作;建设和完善本市网络安全事件监测预警网络,本市相应级别的网络安全事件预警信息;组织运营网络安全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和专家队伍。
5.各区:负责本区自建自管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其他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置工作;为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
6.其他有关部门、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组织实施和指导本系统、行业的网络安全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
不涉及国家秘密,但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企业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未经授权披露、丢失、滥用、篡改或销毁,可能造成以下后果:
网络和信息系统损失是指由于网络安全事件对系统的软硬件、功能及数据的破坏,导致系统业务中断,从而给事发组织所造成的损失,其大小主要考虑恢复系统正常运行和消除安全事件负面影响所需付出的代价,划分为特别严重的系统损失、严重的系统损失、较大的系统损失和较小的系统损失,说明如下:
1.特别严重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大面积瘫痪,使其丧失业务处理能力,或系统关键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遭到严重破坏,恢复系统正常运行和消除安全事件负面影响所需付出的代价十分巨大,对于事发组织是不可承受的;
2.严重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长时间中断或局部瘫痪,使其业务处理能力受到极大影响,或系统关键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遭到破坏,恢复系统正常运行和消除安全事件负面影响所需付出的代价巨大,但对于事发组织是可承受的;
【关键词】网络型病毒计算机网络安全当下,作为人们必备品的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桥梁。从最初的处理文件和实现数字运算功能开始,计算机的功能已经有了飞跃式的拓展,通过互联网实现各种业务的处理已经成为很多公司的办公手段。网络病毒也悄然而至,它利用计算机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传播互联网信息平台入口,具有广泛的破坏性,反病毒技术是伴随着病毒的存在而存在的,两者对立成长,在不断斗争中逐渐壮大。
计算机病毒能够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具有破坏性的程序代码,这些代码将会破坏计算机的某些功能和数据,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并且具有超强的复制功能[1]。对其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对当下已经发现的计算机病毒进行分类,按照受感染的对象来分,主要有:(1)引导型病毒。这类病毒主要会对电脑的磁盘进行攻击,当其得到启动的优先权之后就开始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计算机感染上此类病毒之后,往往会出现系统无法引导和正常开机的现象。引导型病毒在很早就已经出现,当下的一些杀毒软件都能够对这类软件进行检查和杀除。(2)文件型病毒。这类病毒通常会对电脑的可执行文件进行攻击,当执行文件被读取时,将会激活该病毒程序[2]。通常情况下,被这类病毒感染的文件属于程序的配置,需要进行加载处理,如果有病毒隐藏其中,在加载过程中,病毒也被随之加载,它们就成功的插入到文件中了。曾经出现过的sys、dll、ovl文件病毒都属于这类病毒。(3)网络型病毒。近年来,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型病毒开始滋生。相比于传统的病毒,网络型病毒的攻击对象存在不确定性,传播方式也变得非常复杂,存在形式更加隐蔽。按照攻击的手段进行分类,网络型病毒有木马病毒和蠕虫病毒之分,其中,前者属于后门程序,被看成是黑客工具,他们一旦对电脑攻击成功,会在用户不知晓的情况下将用户资料盗窃走。与传统病毒不同的是,木马程度没有复制能力,但是如果该程度被电脑运行,整个机器的掌控权就交由黑客了。蠕虫病毒传播的途径可以是MIRC脚本,也可以是HTM文件,某计算机一旦感染上此病毒,整个存储器中能够感染的文件将会全部被感染,这些文件将会被病毒代码所覆盖,文件的扩展名也将会被篡改为“vbs.”。如果这类病毒得到了广泛传播,整个系统将面临瘫痪。(4)复合型病毒。所以复合型病毒,是几种病毒的综合体,它既可以对系统的引导区造成感染,也可以对可执行文件造成感染,具有的破坏性在各种病毒中是最大的。在杀毒过程中,如果该病毒没有杀除干净,很容易死而复活,因此,这类病毒的查杀十分困难。
要做好病毒的防治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通过软件防范。在使用计算机时,都应该安装上杀毒软件,并在开机状态下将杀毒软件开启,时刻防止病毒的入侵。将U盘插上电脑时,尽量不使用位置的磁盘,使用前要对这些磁盘进行查毒处理。在浏览网站和下载软件时,尽量在正规网站上下载,一些垃圾软件中很可能隐藏有木马,会对电脑系统造成破坏。(2)建立安全模块。在设置访问权限时,可以建立安全模块,只允许某些特定的用户进入网络使用资源,当出现有非法入侵者做好登记,将其列入黑名单。(3)保证传输线路的安全。传输线路应尽量埋于地下,尽量防止其受到辐射干扰,这样可以减小数据错误和数据丢失的现象。调制解调器应该放在可以看得到的地方,时常检查连接端口,防止。(4)进行网络加密。对特殊数据实行加密保护。(5)实施存取控制。对一些重要文件设置安全属性。
对病毒的防治和查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下,对计算机攻击性最强的当属网络病毒,它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某些软件存在的不足攻击网络资源和通讯。对这种病毒的治理应该从管理措施上入手,结合各种查杀技术。在与计算机病毒不断斗争的过程中,很多的杀毒软件被人们开发出来。通常情况下,杀毒都是处于被动状态,它无法预防未出现过的病毒,因此,各企业的工作人员要建立信息安全的观念,具有信息安全意识,杜绝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建立健康的互联网络。
新刑法第285条规定了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第286条规定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罪、破坏计算机数据和应用程序罪和制作传播破坏性程序罪。现就这四种犯罪的构成要件与认定时应注意的问题分析如下:
所谓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
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犯罪行为。据报道,1993年下半年有几个人打开了通往美国国防部机要计算机系统的密码。1995年,美国五角大楼的电脑系统受到25万人的“拜访”。近年最典型的“侵入”事件有两起,一是1993年英国少年布里顿“侵入”美国国防部计算机系统,接触到了包括弹道武器研究报告、美国情报部门内部机要通讯材料在内的大量机密,并把部分机密输入了有3500万用户的国际计算机网络。另一起是1994年英国电信公司一位电脑操作员“侵入”本公司内部数据库,获得了英国政府防务机构和反间谍机构的电话号码和地址,其中包括英国情报机构、政府的核地下掩体、军事指挥部以及控制中心、英国导弹基地等机密电话号码和梅杰首相的住处以及白金汉宫的私人电话号码。这是两起令世界震惊的“高技术侵入”事件。
从犯罪客观方面来说,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首先,必须具备违反国家规定的事实。目前,我国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方面的法规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出入信道管理办法》、《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专用网与公用网联网的暂行规定》等。其次,具有“侵入”行为(intrude), 而且侵入的是党政机关、军事部门和尖端科研机构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侵入”的方法有:
(一)冒充(masquerading/mimicking)。冒充的方式有:一是利用网络设计缺陷,比如在Internet(全球计算机网络)中,一种被称为“路线标定者”的特殊网络由计算机决定信息数据的确认和配送。“侵入者”则利用网络设计上的一个缺陷,采取欺骗“路线标定者”的办法冒充合法用户,从而得到受保护的计算机数据资源通道,控制了有关系统。二是使用别人的访问代码冒充进入他人的计算机网络。三是“乘机而入”,即“侵入者”利用合法用户输入口令(password)之机获取访问(access),或合法用户结束使用但未退出联机之前获得访问的一种方法。这就像小偷正要撬门而有人进出便混入大门一样。四是利用非法程序或方法蒙骗正在向计算机登录的合法用户以进入系统。比如,利用寄生术(piggyback), 寄生术是指跟随其他用户的合法访问操作混入计算机系统作案的一种方法。
(二)技术攻击(technological attack),即使用技术打败技术,而不采取其他方法,比如猜想程序,猜出口令等。进行技术攻击的主要目的是绕过或取消硬件及软件存取控制机制以进入系统。
(三)后门(back door), 后门一般是由软件作者以维护或其他理由设置的一个隐藏或伪装的程序或系统的一个入口。例如,一个操作系统的口令机构可能隐含这样一个后门,它可以使一定序列的控制字符允许访问经理的帐号。当一个后门被人发现以后,就可能被未授权用户恶意使用。
(四)陷阱门(trap door),也叫活门。在计算机技术中, 是指为了调试程序或处理计算机内部意外事件而预先设计的自动转移条件。陷阱一般只有制造商知道,不告诉用户。程序调好后应关闭陷阱互联网 市场分析。如果厂商交货时忘记关闭陷阱,就会被人利用而绕过保护机制,然后进入系统。这种犯罪的主体,一般是具有相当水平的计算机操作人员学互联网有前途吗。这些“侵入者”可按其犯罪故意的不同划分为两类:一类叫“计算机玩童”(naughty)。他们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往往是出于好奇, 或者是为了恶作剧,有的则为了检验自己的计算机技能。另一类叫“计算机窃贼”(hacker),也译“赫尔克”。这些人“侵入”纯粹出于犯罪目的。
计算机信息系统一般具有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信息的功能。所谓采集,是指在数据处理中,对要集中处理的数据进行鉴别、分类和汇总的过程;所谓加工,是指计算机为求解某一问题而进行的数据运算,也叫数据处理;所谓存储,是指将数据保存在某个存储装置中,供以后取用;所谓传输,是指把信息从一个地点发送到另一个地点,而不改变信息内容的过程;所谓检索,是指计算机从文件中找出和选择所需数据的一种运作过程。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罪,就是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和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行为。破坏活动有时针对硬件,如某一设备;有时针对软件,如某一数据或程序;有时对硬软件同时进行破坏,比如有些计算机病毒既感染软件,又感染硬件。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物理破坏,也叫机械破坏,就是通过爆炸、捣砸、摩擦、刺划、高温、浸湿、燃烧、短路等手段破坏计算机设备及其功能;另一种是逻辑破坏,也叫智能破坏,就是利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进行破坏活动,比如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破坏。新刑法规定的破坏方法“删除、修改、增加、干扰”,应认为是智能破坏方法。对于利用物理方法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的,理论上也应认定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罪,但鉴于新刑法没有明确规定,所以,可以按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定罪处罚。常见的智能破坏方法有:
(一)干扰(jamming),指人为地发射一种强大的扰动信号, 用以干扰正常的运作状态或传输中的信号,使之不能正常工作或信号不能被正常输出或接收。干扰分为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e interfere-nce)和射频干扰(radiofrequency interference)两种。电磁干扰是指由高能电扰动引起的感应电磁场,它不仅对无线电通信形成干扰,而且能导致沿电缆传送的数据、信息遭受破坏或丢失。射频干扰是通过发射射频电磁辐射干扰计算机工作电路。
(二)拒绝使用(denial of service)。 拒绝使用本来是指在公用电话网中,当没有可用线路时,给呼叫用户回送忙音的一种网络状态互联网信息平台入口。在计算机安全中,是指废弃某系统、使端口处于停顿状态、在屏幕上发出杂乱数据、改变文件名称、删除关键程序文件或扭曲系统的资源状态,使系统运作紊乱或速度降低,最终导致处理结果降低价值或失去价值。
一、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落实贯彻门和省教育厅关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本着以防为主、注重应急工作原则,预防和控制风险,在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或事件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尽快使网络和系统恢复正常,做好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二、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定义 :
2、单位网站受到黑客攻击,主页被恶意篡改、交互式栏目里发表有煽动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社会主义制度;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故意散布谣言,扰乱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信息及损害国家、学校声誉和稳定的谣言等。
3、单位内网络服务器及其他服务器被非法入侵,服务器上的数据被非法拷贝、修改、删除,发生泄密事件。
三、设置网上应急小组,组长由单位有关领导担任,成员由信息中心人员组成。采取统一管理体制,明确责任人和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和流程,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
1、加强网络信息审查工作,若发现单位主页被恶意更改,应立即停止主页服务并恢复正确内容,同时检查分析被更改的原因,在被更改的原因找到并排除之前,不得重新开放主页服务。
2、信息服务,必须落实责任人,实行先审后发,并具备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如:日志留存、安全认证、实时监控、防黑客、防病毒等)。建立有效的网络防病毒工作机制,及时做好防病毒软件的网上升级,保证病毒库的及时更新。
五、信息中心对单位网实施24小时值班责任制,开通值班电话,保证与上级主管部门、相关网络部门和当地公安机关的热线联系。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向应急小组及有关部门、上级领导报告。
六、加强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单位信息中心具体负责相应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对突发的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应做到:
七、做好准备,加强防范。信息中心成员对相应工作要有应急准备。针对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治方案并具体落实到位,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八、加强网络用户的法律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净化网络环境,严禁用于上网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
九、做好网络机房及户外网络设备的防火、防盗窃、防雷击、防鼠害等工作。若发生事故,应立即组织人员自救,并报警。
网络资源可谓数不胜数,是现代的标志。我们21世纪的小学生难道只读圣贤书,不闻天下事吗?我们应该多上网去了解更多的信息与知识。我们都说玩游戏使我们迷恋上游戏,但是玩游戏成功时,会让我们知道不断的求新,这能说玩游戏不好吗?网络的好处如下:其一是上网可以了解世界新闻,扩大我们的知识范围。
关键词:雷电防护;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随着通信事业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器件、微电子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元件等高新技术产品日趋普及,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各种不同领域的工作中。与此同时,各种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元件促进通信功能日趋完善的同时,其所承担的瞬时性电压日趋降低,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提前做好有关雷电防护工作,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雷电是自然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它对于机电设备的威胁首屈一指。尤其是在近些年来,岁着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通信技术和高新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雷击所引发的系统中断、数据丢失以及设备损害现象逐年增多,因此而引发的经济损失额也在逐年上升。雷电所在成的威胁通常轻微的时候会产生系统部分功能丧失,严重的话会导致整个系统全面瘫痪,更有甚至会因为系统频繁遭受雷击的轻饶而使得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甚至是丧失全部的功能,造成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目前的工作中,做好雷电防护工作至关重要,首先在工作中需要及时的了解雷电形成的原因和活动强度,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和现场情况来设置出合理科学的防雷策略,以保证防护工作的正常发挥,确保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统功能的发挥。
所谓的雷电主要指的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可谓是一种雄伟壮观而又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是一种放电现象。通常来说,雷电的形成是伴随着雷雨云而产生的,是以积累性且形成极性而产生的。由于大气层中的温度、压力产生变化,从而使得水分子遇到冷空气而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大量凝聚形成积雨云,且经过高速的运动而产生雷雨云。在目前的工作中,人们对于雷雨云的解释很多,但是就人们公认的定义为积雨云在水底高速运动中分解成为一些带有负电的颗粒和带正电的颗粒,这些颗粒被上升其客流带到高空悬浮在云朵的上部;而云朵的下部则主要是以负电离子为主。当两者之间的电位差在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会发生放电,这就是我们目前常说的闪电现象。
在研究的过程中,雷雨云通常都会发生电荷,其中底层为阴电,顶层为阳电,而且还会在地面产生阳电荷,这些电荷随着云朵的移动而不断的移动。受到阴阳相吸的影响会发生变动,但是因为空气不是良好的传导体,为此阳电在发电的时候便会奔向高层建筑物、树木以及山丘顶端,甚至的注入到内部,企图和带有阴电的云层相遇。同时阴电还会向下延伸,注入到离地面很近的地面以及建筑物当中,最终与阴电相交汇。
就近年来的社会发展现状分析,因为雷电而引发的经济损失和房屋破坏问题十分的严峻,它可谓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最为突出的自然灾害之一。根据最新的情况统计,雷击灾害已成为自然灾害中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在世界上排名第三位。根据不完全统计,当今世界上每年因为雷击而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就我国每年都有上千人以为雷击而死亡,财产损失高达五十亿元以上。同时雷电危害涉及范围广、行业多的特点也给人们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尤其是在近年来,现代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更是给雷击的产生和破坏提供了方便,由此而引发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
近年来,为了防止雷电对信息、通信网络等高新领域造成的损害影响,保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且是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根据我们工作实际进行眼技术手段来做好有关的预防控制,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某工程网络布置当中,布置和通讯、信息机房的设置,较为全面的设计、安装实施了全方位的雷电防护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1、在电源机房的配电箱的进线处安装一级电源防雷箱LDY一75B/Y5C,在UPS的进线处安装二级电源防雷模块LDY一40B / 4P(三相1或LDY一40B / 2P(单相)),在各个设备安装防雷模块LDY一20C / 2P。在网络交换机、集线器等终端设备处各安装一个防雷插座LDY—CZ06,用于机房电源系统的防雷保护。
2、在电话交换机配线架各个进线端安装一套信号防雷器LDY—RJl1用于电线、在局域网进线处安装一套网络信号防雷器LDY—RJ45,用于局域网线路的保护。在局域网线路进入网络交换机前安装一套机架式网络信号防雷器LDY—RJ45/24,用于网络交换机的防雷保护。
4、在监测、监控、服务器、个人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处各安装一套防雷保护器LDY—CZ/GB—RJ45,用于终端设备的防雷保护(防雷保护器具有电源末端防雷和信号系统防雷综合保护)。
6、良好的接地装置:为了保证雷电流快速泄放,保障网络、计算机系统、通讯系统稳定可靠地工作,防止寄生电容耦合干扰,保护设备及人身的安全,解决环境电磁干扰及静电危害,各机房内都必须有良好的接地系统,采用联合接地方式,接地电阻要小于4n。
7、等电位连接:通常在机房内沿墙敷设非闭合等电位铜带一周,材料采用一30×3mm紫铜带,用由8绝缘子作支撑;在各机房内靠近柱子的角位处,分别安装一块等电位汇流排,规格为一30X 30ram的紫铜板,长30厘米,开凿各机房内的建筑物主钢筋柱子,利用铜铁接头与柱筋焊接后。与汇流排连接;将各机房内的所有信号屏蔽线槽接与等电位汇流排或等电位铜带连接。另外,将电源PE线、机房内的设备外壳、机架等可导电金属物体就近与汇流排或铜带连接,连接线多股铜芯线。网络机房的防雷接地与信号接地、直流接地、T作接地等共用同一个接地系统学互联网有前途吗,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如果防雷接地无法和接地共用一个地网,而又无法与接地远离一定的距离,则需要在防雷接地和接地网之间安装一个地极保护器LDY—D120。
针对雷电造成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统的损坏,在掌握其形成和破坏后必须采取积极主动地预防措施互联网信息平台入口。近几年来在某办公区域采用了多项互补的防雷装置,加之坚持不懈的巡回检查管理制度,使得通讯、信息、监测、监控系统均避免了雷电的破坏,保证了通讯、信息的正常传输、使用。为我矿的安全生产、无纸化办公提供有力的保证。
网络安全是指使用各种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使得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保证网络系统可靠、连续不间断地运行。 而网络安全包含网络硬件安全、网络软件安全、网络信息安全。从广义来说,就是我们的信息,从源头的网络设备开始,到网络的传输过程,最后到网络的设备终端,都是涉及到网络安全保护的范围,最后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1)校园中的计算机设备千差万别。比如学生宿舍的计算机、老师的计算机、学校机房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应用的安全策略都不尽相同,没有一个统一的计算机管理制度,就会造成校园网的安全责任难以区分。
(2)开放的校园环境。极大部分的高校处于一种开放式的校园,很难保证校园内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免收破坏。机房出入管理不严,使潜在的入侵者有机会接近重要的设备。所以硬件设备的物理安全是整个校园网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高校必须重视设备的物理安全,完善学校的安保系统。
(3)“家贼难防”。校园网中的用户是一个多元化的群体互联网 市场分析,有老师、学生和外来人员等,要使得校园网正常稳定运行,就要确保每个用户正确使用校园网。其中学生是一个活跃的群体,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一些新的网络知识,比如入侵和攻击技术,会让他们铤而走险,不考虑后果,以校园网作为对象去实施这些攻击。例如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器攻击),对服务器会造成很大的负载,导致校园网瘫痪。
针对校园网所面对的安全问题,如何正确保护校园网的正常稳定运行,主要体现在管理安全、物理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
(1)对校园网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主要的设备应当集中管理,对校园网中的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网络资源进行监视、测试、配置、分析、评价和控制,对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控,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2)建立完善的机房出入登记制度,任何人出入机房都必须登记姓名和部门等相关信息,而机房管理人员应当每天下班前检查机房是否完好,水电和门锁是否已关闭等。
(3)加强校园网安全基础设备的建设,如重要的校园网设备应当按照监控录像,如遇异常情况能提供录像证明。
硬件设备的物理安全是整个校园网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其中包括物理位置选择、物理访问控制、防盗防破坏、防火防潮、防静电、防雷击、电力供应等方面。
(1)校园网主要设备的物理位置应该远离产生粉尘、油烟,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避开强电磁场干扰(广播电视发射塔等),与垃圾房、厨房、餐厅保持相当距离,防止鼠害。
(2)机房应该使用专门的防静电地板,重要的设备旁边应该有灭火器等灭火工具;建立有效的制冷系统,保证设备运行在正常的温度和湿度状态下。
在信息化时代里,信息数据是最宝贵的资源,很多违法者想方设法都要窃取这些重要的数据。对于高校校园网而言,最可能的数据安全包括:重要的科研数据被破坏或泄密;财务系统数据被破坏或泄密;教务系统被破坏,教师或学生的个人资料被破坏或泄密。为了保护这些重要的数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利用数据加密技术(如3DES算法)对校园网中敏感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在通信过程当中被窃取。
(3)利用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把校园网内的用户分权限,不同用户依据自身获得的相关权限进行相关数据或信息的处理,从而实现数据和相关信息资源的安全。
网络安全主要是利用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和入侵防御系统等设备防止数据在通信过程当中遭到破坏。具体方案有如下几点:
(1)构建校园网入网设备的病毒防御体系。在校园网的出口处设置网关防病毒系统。对通过FTP下载文件、通过POP3接收下载外部邮件时可能携带的恶性的程序和病毒进行查杀扫描。在网络中心机房建立防病毒监测与控制中心,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抵御病毒的攻击和彻底清除病毒学互联网有前途吗。
(2)建立7*24小时监控的网络信息入侵检测体系。入侵检测系统(IDS)是新一代动态安全防范技术,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主机中的若干关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从中发现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3)建立高效可靠的内网安全管理体系。对于移动设备(笔记本等)和新增设备未经过安全过滤和检查,监测内网计算机的一些违规接入网络的行为。对于一些端口(无线接入设备或固定端口)可以使用IP地址与MAC地址进行绑定。
保证信息的安全是校园网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前提条件,一个方面的安全解决方案很难充分保证校园网安全,因此建立一套多方位的安全管理方案是十分必要的。虽然信息没有百分之百的安全,但这样的全面保护方案也仍然是必要的,而且必须与时俱进,随时更新各种网络技术。本文提出的信息安全应用,能够有效保证校园网的信息安全。
我国也已进入了计算机网络时代,它对推动我国经济、科技、教育等的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而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更重要的是关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可以说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内容就是信息技术,而当今时代也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的定义是一个与时俱进并不断进步完善着的概念。总体来讲,信息安全是指信息本身在传送与储存时的完整而不受干扰。最基本的信息安全就是信息的保密性,在传递过程中不受到来自外界的窃取,这一点,从很早时起就已经有所体现,从古到今,有各种保护信息不断窃取的方式,这包括最早的对信息的封存,到后来的对信息本身的加密。人们通过越来越复杂的密码技术来确保信息在被非送达人读取后依旧不能破解,从而实现信息安全。这也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中最常用到的方式。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还包括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信息的完整性就是指信息在送达后,接收人能够完整的读取信息中所包含的所有内容,这一点在传统信息的传送介质上较难实现,常常会因为自然条件的干扰破坏而不断完整读取。网络技术虽然能够避免大部分外界的环境干扰,但对于信息威胁严重的今天,信息的完整性仍然需要更大保护力度。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相似,它是指信息在送达后能够如实的反应信息的原貌,而不会在传递过程中发生信息的替换与信息的重组,从而使收信人难以理解或误解。这在网络环境中与信息的完整性一样至关重要,真实而完整的信息对于网络信息的安全是一项基本要求。
网络信息安全还包括另一项重要因素,那就是信息的可用性,这一点对于网络信息安全来讲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人们收集和传递信息之后,对信息的处理为人所用,是信息的体现价值的基础。因此信息的可用性对于信息而言是基础而又必须的。除此以外,信息的可控性也是信息的一项重要因素。对于信息的控制也是网络信息完全需要确保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革新,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产业已经走上一条快速发展的高速路,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计算机硬件在很多时候依旧是难以对网络信息安全实现保证。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老化和损坏,很多信息在计算机的存储和传递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很容易造成信息的丢失和错乱,造成读取困难。除此之外,电子产品在制造时也有着许多本身难以改变的缺点和不足,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对于点的依赖。当电力中断或电力不足时,对信息的处理方面酒店的十分不可靠,很容易发生因为电力问题而造成的信息的安全威胁。而外界环境如电磁污染等都会对计算机的运行造成影响,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计算子自身容错性的分析,一个优异的容错性可以大幅提高信息的安全性,而相反容错性也会使得计算机在使用上对自身信息造成错误处理,影像信息安全。
在我国,信息安全的保证主要是通过各个单位自身的技术人员在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对一些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进行排除。这种维护方式无论在小路上还是在成本上都远远不如几种有效专门化的管理方式,这样就为信息安全埋下隐患。此外,许多组织机构未能采取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手段,未能有效使用一些如防毒卡,身份验证卡,防火墙等防护信息安全的方式和方法。对于信息安全问题往往采用一种被动的方式来处理,通常是在发生信息安全事故后才采取有效的措施,往往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读取,这就为一些威胁制造者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专门对网络信息安全破坏的使用者通常被称为黑客,他们制造出计算机病毒,通过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数据库的入侵,实现对信息的读取和破坏活动。这种破坏活动随着网络的普及而越来越频繁,并且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例如2000年初,计算机黑客通过计算机病毒对美国商业网站进行破坏,损失高达10亿美元。
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对于网络安全至关重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作用不可忽视。具体来讲,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广泛的网络信息安全保证体系,通过专门的组织机构对网络信息整体安全进行保证。其次是在使用者层面建立硬件和软件上的防护体系,如对信息使用需要身份验证来实现对使用者的核实,通过建立防护墙来对外部攻击进行防御等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实现主动防御,家里健全信息使用规范流程。
对于使用者而言,信息安全意识需要根植于每一个使用者的心中。通过对使用者安全信息的强化,可以对信息的读取和使用时做到有目的的读取,并通过安全的手段来处理信息。同时,通过安全教导强化使用者主动防御的理念,通过主动地防护互联网时代利与弊,在不造成损失的情况下,保证信息安全,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信息维护成本,还可以对信息的安全进行全面保护。
总而言之,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对于信息本身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信息的使用者也有着很大的作用。好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可以有效促进网络信息的使用和发展,实现网络信息的广泛安全使用。要实现信息网络安全就必须就需要坚持思想和技术的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计算机及网络安全技术的多方面建设与研发,降低和减少外来危害,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高效运行,使计算机网络在未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发挥更加有力的作用。
XP、Vista、window7、window8等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网络必不可少的一个平台互联网信息平台入口,但是这些系统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使不法分子会对计算机进行非法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